这在云门山看到对自己感触最大的一句话,真正的道理大都质朴、简单,但是要真正悟到、做到就难了……
[云门山背景资料]:云门山景区是青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之一。它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南部,紧邻市中心,总面积8平方公里。主峰云门山海拨421米,平野拔笏,松荫覆足,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齐鲁名山,素有“东齐秀色”之称。山顶有洞如门,南北贯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太空,夏秋季节,云雾穿洞而过,人称"云门仙境"云门山因此而得名。云门山景区以"古、奇、峻、旷"为特色。悬崖峭壁、天然洞窟,险峻的山体,以及富有造型特色的山丘,构成了独特的山体自然景观,景区内有云门洞、云门拱壁、"寿"字题刻、石窟造像、云窟等景点30多个。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272尊,其中的"合欢图"为青州造像一绝,历代名人题刻百余处,其中开凿于明嘉靖年间的摩崖巨"寿"为全国之最,"寿"高7.5米,宽3.7米,仅"寿"下"寸"字即高2.3米,故有"人无寸高"的戏语。因"寿"字刻在"云门拱壁"的峭壁上,因此有"云门献寿,寿比南山"之说,据辞海记载"寿比南山"即出于此。云门山绿化覆盖率高。青州蜜桃满山遍野,柏林茂密,春花秋实,林茂果丰,绿荫景佳。北宋知青州庐士宋曾在此说过:"周环众山,云门为冠,然此山实不闻天下,不得与龙山、虎丘决雄为可惜也"。
“东阆风亭”立于“望海峰”上,俗称“望海亭”。从此至东边大海为一马平川,据说在晴空万里时,在此可看到东边海浪的涌动。
云门山石窟造像群系隋唐时代开辟,有石窟造像272尊,以及历代众多名人题刻,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隋朝初至唐代圣期开辟,为我国石窟造像所罕见,是我国造像艺术的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云门山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贯通,远远望去酷似明镜高悬太空,人称“云门拱壁”,系青州古八景之一。每当夏秋时节,云雾低空缭绕,穿洞而过,似滚滚波涛,将山顶亭庙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蔚为壮观,故称‘云门仙境“。云门山因此而得名。关于云门洞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明朝青州衡王府衡王有一个女儿,才华出众,人称“咏絮公主”。那年公主正值豆蔻年华,许多公子王孙都来攀亲,但衡王夫妇爱女如掌上明珠,不愿意轻意许婚,公主也要自己挑选一个品德兼优,有才能的如意郎君,就说,谁能在南山上挂一面能在王府绣楼就能看清的镜子。就嫁给谁。凡年龄在16-25岁的青年都可应试,并让父母写成告示公布于众。公子王孙,富人子弟听到这一消息,都争先置办铜镜,有的竟不惜卖掉家产。铜镜铸造的如此之大,数十人才能抬上山,令人悬挂山上,但终因相距太远没有阳光反射,在王府难以看到,公子王孙。富人子弟都败下阵来。这时青州城西南井塘村的一个小石匠,说他能办到,并说十天后来回话。小石匠就带了锤钎。凿子等工具来到云门山“大云顶”底部早已看好的地方,凿了起来。他不分昼夜,终于在第十天的早上,打出了一南北贯通。高阔数丈的大洞,该洞衬着山后的阳光,从衡王府邸望去,恰似一个高悬太空的“铜镜”。小石匠聪明。坚韧不拨的毅力感动了公主,这位“咏絮公主”虽然出身名门,却心地善良,不重门第之分,她决定嫁给小石匠。衡王夫妇因有言在先,拗不过女儿,就同意了这门婚事。公主下嫁后不靠嫁资生活,与小石匠勤俭持家,至今是村中的一段佳话。
迎旭门位于大云顶上,初建于明代。2005年9月,在对云门山整修过程中,发现在其北门墩下有刻字的痕迹,后经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同意,将迎旭门原样西移2米。清理后,硕大的“天池”二字重见天日。迎旭门与“天池”的关系至今是个迷。
云门山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