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死吃河豚

标签:
生活点滴休闲美食 |
分类: 我的故事 |
拼死吃河豚
河豚是天下最美味的鱼,也是天下最毒的鱼。
这儿说起它来是因为小外甥从兰州回来探亲,执意要请全家吃饭,而且把点菜的重任交给了我。他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必须吃大家都没有吃过的。此话一出,我第一个便想到了河豚。河豚的美味,我不但耳闻而且亲尝过,所以既然点菜必须要点大家没有吃过的,自然头一个想到的便是它了。
我第一次吃河豚是很久远的日子了。
话一说就得是“上个世纪”。上个世纪的1993年我受朋友之邀到江苏省扬中县去采风,准备写一个以该县自费修长江大桥的电视短剧。那个时候,长江上的桥还不多,都是国家出资修的,这个县的农民要自费修本身就是一个挺出格的事。不知道这里边有多少值得挖掘的故事呢。于是,我踏上了行程。当我从镇江登上驳船发现的第一个怪事便是随船的农民都带着“土”。不是土特产的土,而是泥土的土。多的,是用筐挑的土;少的,是手绢包的土。随行的县宣传部的干事对我说,扬中县地势很低,仅仅比长江的水面高出不到2米,全县就就是三个岛子,几乎是全国最小的县。每年长江发水,都是扬中最危急的日子,所以久而久之全县的老百姓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上岸后再回来往家里带土。我说你带没?他亮开背着的帆布书包,里面也是一书包的土。上了岸之后,就是登上开往县城的公共汽车。沿途奔去,一码平川,又发现了第二个奇怪的事,就是每一家的房子都是三层小楼,而且都建在筑起的高台上,那台足有一米高。围着小楼的是一米宽的类似护城河的水沟。一楼像是干栏房,四敞大开着,放着手扶拖拉机或是养着猪和鸡。随行人员说,扬中的这种建筑模式在全国独有。因为地势低,潮湿,所以卧室在三楼,二楼才是客厅餐厅。公路又直又平,直到要进城了才拐一个弯。我又发现了第三个奇怪的事,就是从下船到快进城,一直有一条直直的、宽宽的“河”在路边延伸。一看就是人工挖的。随行的小干事说:这条河太重要了,一到长江发洪水的时候,全县不管男女老少都上堤抗洪,这条河是从西向东横贯全岛的泄洪渠。渠里常年是满槽的,除非长江干了。我问他:危险吗?他说:91年华东18个省市闹大水的时候,长江的水位比扬中县全县的海拔高出两米,你说危险不危险?正是世世代代的洪水教育了全县人民,不管是谁,只要去江南江北上岸办事,回来都带“土”。你看扬中的居民楼建得多漂亮?建房的土都是他们从岸上买回来或者运回来的,谁家也不挖岛上的一锹土。车进县城,真没想到扬中县县城如此繁华,高楼大厦照样栉比麟次。围着县城的,也是类似护城河的深沟。在扬中,县长县委书记出面接待的我。饭桌上,书记问我的第一句话便是:没吃过河豚吧?河豚是我们这儿的特产。敢不敢吃?我说:书记敢,我有什么不敢的?他笑了,挺爽朗的。席间自然少不了讲述扬中建长江大桥的事,也少不了介绍县里的风俗传统等等,这些都略去不表了,只说那盆河豚。厨师居然端上来一盆河豚,足有十条。书记说:因为毒性太大,所以河豚必须是专人杀、专人做。不过,扬中家家吃河豚,所以家家都会杀。做河豚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谁杀的谁做,谁做的谁先吃第一口。于是,端着做好了的河豚上桌的厨师当着我们的面夹了一筷子河豚肉吃了,然后请我们下箸。于是,我们开始大快朵颐。那顿河豚宴,让我长了不少关于河豚的知识,也真正尝到了河豚的美味。鲜香不说,肉质细腻到凝滑的程度,实在是太好吃了。
事过十七年,再吃河豚,其鲜美便重上舌蕾。
不过,在长春吃河豚怎么也不可能随意饕餮了,因为它实在太贵。看着盘子里趴着的两条河豚,直觉得不大过瘾。席间有两个亲友说“打死也不吃”。其他的十几个人就都尝了尝鲜。一致的评价是好吃至极。妥了,这菜就没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