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面前的“山”
(2010-02-24 05:12:26)
标签:
电影市场影视创作现实纪录社会热点娱乐杂谈 |
分类: 文化乱谭 |
中国电影面前的“山”
近日,与朋友们讨论中国电影为什么缺少“创新”意识,讨论来讨论去,大家的看法趋向一致:是因为中国电影面前有“山”,这“山”还很高。数了数,还不止三座:
一是体制上的限制,这表现在政策上和管理上。到现在中国的电影还不算“文化”,自1985年以来就一直归广电这个宣传口管辖着,而电影发生却归文化口管,音像又归出版口管。原本一个完整的电影体系一直被分切得七零八落;而政策上的矛盾更甚,在电影已经被明确定位为“商品”的情况下,在国家已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还用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艺术政策管理电影,电影必然会被管死。拍公安题材的片子公安部审片,拍教育题材教育部审片,等等,而在审查标准上又运用“二元论”管理,国内国外不一样,名人与小人物的作品不一样……稍有不顺眼的就枪毙,哪个厂和哪位艺术家还敢关照现实,还敢创新?今年贺岁片大复古就是逃离现实的大检阅。
二是理论上的缺失。中国自古以来不大重视理论,电影更甚。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多年了,不要说能够影响世界电影进程的理论没有,就是自己的电影创作实践也缺少理论性的总结。现在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八卦”统治着媒体的娱乐版面,根本看不到对于影片的创作分析。
三是队伍上新老断代。在中国电影界近亲繁殖和门派观念十分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创新和发展。近亲繁殖和门派观念是严重阻碍创新的毒瘤,然而要彻底清除它们却颇费气力和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