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点评:冰火两重天
(2010-01-13 05:42:38)
标签:
电影市场影视创作艺术欣赏校园文化随笔 |
分类: 电影世界 |
贺岁片点评:冰火两重天
93天的贺岁档,多达50余部的影片接连登陆……新年刚过,轰轰烈烈的贺岁档也已经进行过半,影片票房有多有少,口碑有褒有贬,而整个贺岁档逐渐显现出的“冰火两重天”的四大特色,能否在总票房节节高升的当下,让盲目乐观的人看到贺岁档存在的不足呢?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和采访——
档期长:影片上得快,下得快
赶上今年春节来得晚,如果从去年11月20日《花木兰》拉开贺岁帷幕算起至今年2月20日,93天的贺岁档,为1997年内地正式出现“贺岁档”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但与此同时,多达50余部的上映影片,没让“加长版”贺岁档松快多少,反而档期整得愈发拥挤了!而在93天的时间里,共有50余部电影先后上映,远超去年27部的数量,几乎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部新片。这也直接导致今年贺岁档一个雷人的现象:影片上得快,下得也快——许多影迷周末看完一部电影觉得不错,想下周末再去影城欣赏一遍时,却被告知:影片已经下线了;更有影迷感慨道:“前年贺岁档想看《集结号》,上映两个月之后还能看到;今年想看《三枪》,上映一个月时估计就没了——而《刺陵》和《风云2》,不到20天已经下线了!”如此快的速度,导致今年贺岁档多数影片放映档期“快餐”味道十足,“消化不良”也就在所难免了。
类型单:古装、年代戏扎堆上
倒退几年前,影迷走进影院看到“冯氏喜剧”、看到葛大爷,才算真正“贺岁”了;再往前数几年,影迷看到成龙在银幕上大玩心跳,看到哈利和伙伴们勇斗恶人,也算真正“贺岁”了。而反观今年贺岁档,“冯氏喜剧”说拜拜,警匪、动作片玩失踪,魔幻、史诗大片更是无处寻觅……尽管上映影片数量空前庞大,但今年贺岁档的国产影片类型却相当单一,大多数影片中的角色都穿着古装戏服,演绎着或真或假的古代故事。由张艺谋的《三枪》领衔,《十月围城》《刺陵》《花木兰》《熊猫大侠》乃至即将上映的《孔子》等影片,不是古装片便是年代戏。另一方面,今年贺岁档影片中,像《女人不坏》这样主打女性影迷的影片几乎绝迹,无论《风云2》《三枪》还是《十月围城》《孔子》《锦衣卫》,统统都是猛男当道,陈道明、周润发、郭富城、甄子丹、小沈阳等老、中、青三代男星在银幕上你切我换,好不容易看到的林志玲、范冰冰等几个女性角色,戏份上还基本相当于“打酱油”。有影迷深有感慨地说:“上顿白菜粉条,下顿粉条白菜,再好吃也让人心烦!”电影贺岁大餐总得多变换些口味才好!
精品少:华语“群雄”难敌海外“双煞”
50多部大小影片挤占贺岁档,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国产影片,迄今为止上规模的外国影片,只有《2012》和《阿凡达》两部。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这么区区两部影片,却在内地贺岁档中成功杀出一条血路,票房、口碑双丰收。票房上,《2012》达到了惊人的4.47亿元,而从《阿凡达》打破全国多数城市首日票房记录的成绩看,这一“天外来客”级别的好莱坞大片,席卷内地5亿票房指日可待。口碑上,两部影片皆得到了多数内地影迷的一致好评。
而反观国产影片,《三枪》《花木兰》《风云2》尽管票房过亿,但是口碑却并不如意,剩下的中小成本影片更是举步维艰:亲子题材的《火星没事》口碑不错却毫无影迷缘,2000万票房的成绩毫无惊喜;《熊猫大侠》恶评如潮,2000万的票房数字还不到导演前作《十全九美》的一半;夹缝中生存的小成本影片《我的唐朝兄弟》只分到200万的“蛋糕”,打着周董旗号的《刺陵》同样票房成绩不佳。
毫不夸张地说,尽管今年贺岁档总票房有所提升,但贺岁档国产影片的整体质量比照往年却没有多少提高,票房、口碑俱佳的只有如今票房逼近3亿的《十月围城》。
痼疾深:大片“霸厅”愈演愈烈为哪般?
对于圈钱凶猛的《阿凡达》,沈阳各大影城的“轰炸策略”非常一致。以昨日为例:华臣影城华府店8个厅排了7个,三好街店7个厅排了6个,《十月围城》好歹还有三场,想看《三枪》?抱歉,你会觉得自己回到了10年前——只能在指定的时间观看,因为只有一场了!而昨日,距《三枪》全国公映甚至连四周都不到。万达影城情况稍好一些,《刺陵》和《风云2》有零星场次上映,而在其他绝大多数沈阳的影城,上映迄今不到一个月的这两部商业大片,竟然已经被“顶”下线了!而两年前,类似《投名状》《集结号》上映两个半月依然坚挺的情况在如今早已是过眼云烟。
航母级大片“霸厅”,这已是国内影市多年来的痼疾,到了今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建国大业》《2012》《变形金刚2》上映时,各家影城恨不得将全部影厅都拿来放映;而当贺岁档遭遇其他影片避之不及的《阿凡达》,“霸厅”的情况甚至将延续到本月12日,本月中下旬才会有《柯南》《邻家特工》《福尔摩斯》《孔子》等五六部影片逐渐上映;而到了2月《阿凡达》行将疲软时,《苏乞儿》《锦衣卫》《花田喜事2010》《全城热恋》《财神到》《大兵小将》《东风雨》等国产影片才会扎堆上映,“自相残杀”的局面不可避免。
本文来自:http://www.kdnet.net/Infolook.asp?bclass=5&id=3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