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稿笔记[5]写之前想想受众是谁
(2010-01-12 04:34:43)
标签:
创作杂谈侃电影文化校园随笔 |
分类: 文化乱谭 |
阅稿笔记[5]
写之前想想受众是谁
写剧本之前与拍影片之前考虑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受众是谁?
如果不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亦即等于瞎忙活。现在,相当一部分作者写的剧本都是先从时局喜欢什么入手,而不是考虑观众喜欢什么。这是几十年“宣教式思维”遗患的具体表现。作为一剧之本拍成影片之后是要投入市场的,所以不考虑受众就是只耕耘不问收获。
近来阅到一个剧本,是从农村文化大院这个角度来展示新农村文化建设风貌的,塑造了一个时尚的农村老妇女的形象。这个本子初看挺适合时局和政策要求的,可是细想就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它塑造的主人公是在农村被称为“欠儿蹬”一类不招人待见的,也没有号召力。现在剧本写的这个人物,许多场次显得稍微过火,这样就使得这个人物更显得魔魔怔怔的。因此,如何把握人物的分寸是这个剧本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它与“闹”剧人物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因为就目前剧本的基础来看不属于闹剧风格。其次,剧中人物唱的山曲显得混乱,参与到戏剧情节本身中来。最后就是,作者过份强调农家乐旅游开发,似乎只要搞旅游了就会富起来。真理往前走一步就会成为谬误。农家乐旅游能否搞起来,能否有持久性的开展下去是有许多限制的,交通条件就是头一条,山水条件是第二条,特色人文条件比如有个唱山曲的老太婆只是第三条,而且这一条还真的不招人待见。
看到最后,我不由得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本子如果拍出来它的受众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