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它雷个大跟头___看<花木兰>

(2009-11-27 16:07:24)
标签:

影视创作

娱乐

艺术

文化

校园

随笔

休闲

分类: 电影世界

被它雷个大跟头

我看大片《花木兰》

被它雷个大跟头___看<花木兰>

    颠覆。

    对于影片《花木兰》,我只有这个评价:精神颠覆。它拍得实在是太雷人了!从头至尾,都让我看得目瞪口呆!烙进血脉中的木兰从军的故事变成了战场上的哭哭泣泣的琼瑶片;花木兰竟至靠喝七皇子的血才得以活命;北魏军弹尽粮绝被围,竟命不该绝,七皇子一个关碟便使敌人撤军……雷人的情节连绵不断,不得不跌一个大跟头。

    花木兰替父从军原本是中国流传甚广的一个民间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们知道的故事也大多来自作于将近两千多年前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它能够生生不息的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基点是什么?如果不搞清这一点,必然会走偏锋。

    相对来说,它的故事线索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于是便有了豫剧《花木兰》,有了动漫《花木兰》,也有了这部大片《花木兰》。它们从内容上来说各不相同,豫剧强调的是花木兰的巾帼英雄气慨,“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便是它最为精彩的核心唱段,也由此而成就了戏曲艺术大家常香玉;相比之下,动漫《花木兰》则强调木兰从军的结果是光宗耀祖,在从军打仗中也是祖先的灵魂在给她以神助;而这部大片《花木兰》则剑走偏锋,编出了一部民间传说中根本没有的琼瑶式的悲悲切切的爱情加反战的故事。

    当然,每位艺术家有诠释《木兰辞》的创作自由,但是这种诠释有个前提,就是不要颠覆。既然颠覆得面目全非了,为什么不另外创作,还偏偏要打着“花木兰”的旗号呢?如果不打花木兰的旗号,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独创的历史传奇故事。这样看来,打着旗号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了,而不是为了花木兰这个传说中的英雄。

    在今年的贺岁片中,它曾是我抱希望最大的,然而现在却成了失望最大的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