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抄袭还是类型——看《倔强的萝卜》

标签:
侃电影娱乐艺术文化校园随笔 |
分类: 电影世界 |
摹仿、抄袭还是类型
我看《倔强的萝卜》
朋友说:你一定要看看这部影片。
于是,我进了电影院。买票的时候,我说:买一根萝卜。售票员先是一怔,继尔听出是玩笑话,便问:买几斤?我说:2斤4两吧。于是,出票机便出了一张14点04分那一场的《倔强的萝卜》票。呵呵。它是闹剧,咱从一开头也得跟着闹才够味不是?很不幸,此片正赶上迈克尔·杰克逊的绝唱《就是这样》首映,我看的这一场只有11个观众,而那个片子却爆满。
尽管本片放映的过程中没有笑声,没有尖叫,灯光亮时也没有听到除我之外的那10位观众评论。这并没有影响我欣赏这部影片。
咋一看,它非常像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或《疯狂的赛车》。所以,听看过的朋友们说起来,就很不屑地说拍《倔强的萝卜》的田蒙是在摹仿宁浩,这颗萝卜从故事的总体走向、特别是人物关系的构成上,的触像极了宁浩的作品。正因为“像”,所以不少的人便对比起来,说萝卜远不如石头。其实,在《疯狂的赛车》上映时,就已经有人说赛车不如石头了。我不搞这种对比。因为艺术有它独特的不可类比性。我宁愿把它们说成是一个“类型”。这个类型是由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开辟的,尔后一部、两部、三部的有相类似的作品跟进,形成为一种艺术风格,从而成为电影创作中的一种类型片。从艺术上说,宁浩有开拓的功劳。田蒙等人也有发扬光大的功劳。
影片在电影语言运用上比宁浩进了一步。镜头活泼、极具动感,看得出田蒙很有想法。应当承认此片的摄影与剪辑不错。回为导演的想法再好,如果摄影没有尽责或者剪辑没有尽力,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现在这种视听效果的。
要是过去,这种表现“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芸芸众生”的影片,很难通过。因为诸如“啥意思”、“调子灰”、“没有积极思想”等等之类的言词就会相当容易的把它枪毙了。可是,北京的审查尺度就是开放。在这部片子面前,确实值得我们扪心自问。
我喜欢这种寓教于乐的小成本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