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影新片展示[1]:斗牛

标签:
建国六十年侃电影娱乐艺术文化校园创作杂谈随笔 |
分类: 电影世界 |
这条八路的牛
看《斗牛》,是在它送审的时候。
长影要拍《斗牛》,是在去年秋天。那个时候只知道一个简单的故事,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一直盼着早日看到片子。管虎是一个做事很认真但是动作比较慢的艺术家。直到今年六月,才有幸看到他的送审片。当时振奋极了,认为这才是电影,这才是艺术,这才是长影应当有的真实水平。这部片子审完之后便被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选去参加它的地平线单元去了。尽管它在那里也引起了关注,并且成为小成本影片的榜样,却没有得奖。不过,它没得奖可不是一般的铩羽而归。因为每届的威尼斯电影节评奖与它的评委会主席个人的爱好有极大的关系。虽然本届是李安,毕竟是美藉。他相中的是非华语片。
本片故事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故事本身却是人们从来也没有见到的,角度之新,令人眼前一亮。做为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它没有以往那种一加一等于二似的宣教和结局,充分展示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里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恪守承诺、坚持到底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人说,它的故事与姜文的《鬼子来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这“异曲同工”全在怎么唱。姜文唱得太政治化了,管虎则唱得艺术得多。都是对国人国民性的一种展示却有着全然不同的进程和结局。姜文面对来路不明的鬼子俘虏不知所措,以至全村都去讨好鬼子,最后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管虎却不是如此,他也不知所措过,却在抗争、在坚守,最后取得了胜利。如果说“本质”,管虎表现的才是时代的、生活的本质。所以,它们两者之间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是全然不可类比的。唯一能够类比的,是它们都在人性的发掘上都下了极大的功夫,在抗战题材的开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斗牛》里,黄渤和阎妮有着十分上乘的表演,充满了时代的和生活的气息,时时让人击掌称绝。
它是一部小成本的影片,却有着大片的意识。
好看,是这部影片的特点。虽然在档期里受到《建国大业》的挤压,不得不匆忙提前放映,但是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