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片随笔[13]:别搞造神运动

(2009-09-01 06:57:25)
标签:

创作杂谈

侃电影

娱乐

艺术

文化

校园

随笔

分类: 文化乱谭

审片随笔[13]

别搞造神运动

近年来,出了许多塑造先进模范的类型片。我们估且把它们称为“英模片”。

如何把“英模片”创作得无愧于英模本身的光辉业绩,或者说如何把“英模片”拍得能够与中国电影史上已有的那些英模典型形象相比肩,实在是一个又老又新的课题。因为,人类是需要英雄的,这一点无论中外概莫例外。问题在于,现实的英雄到底如何转化为艺术上的高大形象。

很可惜的是现在有一股“造神”的风气。

这种“造神”之风在某些“英模片”中有一些固定的模式:他们都不顾家庭(有的甚至没有家庭)没日没夜的工作,最后也都牺牲在岗位,而且离别前都千交待万交待,死不暝目。比如,有部表现某地绿化办主任周末到农村扶贫的先进人物事迹的影片,其主人公竟然不管家里的老婆孩子到哪里居住,为了建村里的养老院而把自家住的的房子和孩子自主就业办的饭店的房子拿出去抵押贷款,自己的老妈刚刚到家来过春节,为了让村里的两个孤寡老汉来过年,不惜把自己的亲妈赶走……。这些都是根据真人真事编写的,事迹也不谓不高大,然而拍成片子却无法感动人。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创作者没有进入主人公为何要这样做的内心,只看到了表面现象。那么把这些表象的事迹罗列起来之后,就变成了“造神”。

应当说,“英模片”该有所突破了。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应当重新研读究竟什么叫“典型”,重新研究生活典型与艺术典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重新研究为什么电影创作必须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不承认,近几十年来许多最基础的文艺理论被抛弃,而在这种所谓的“除旧”之后又根本没有立新,那么结一大堆宣教式的歪瓜劣枣冒充艺术便是报应了。

请问:这种片子谁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