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连篇[8]:节奏
(2009-08-10 05:21:18)
标签:
创作杂谈探讨文化艺术娱乐随笔 |
分类: 文化乱谭 |
废话连篇[8]
节奏
可是这该有节奏的事偏偏挺多的片子出问题。前不久看了一部获奖的片子,哪儿都还行,就是节奏不对头,该快的它不快,该慢的它也慢不下来,从头至尾都是温汤水似的磨叨它的故事。这可真是要命。影片缺乏节奏不说明别的,只能说明创作者根本没有抓住他所创作的这部影片的兴奋点。他连自己的热情都激发不起来,惶论调动观众?再仔细看这部片子,原来它不是因为艺术上有什么追求而得奖,纯粹是因为题材得的奖。这就难怪了。
有张有弛的节奏对于电影来说是使它更加好看,但是更重要的是影片的节奏是调节欣赏者的情绪的重要艺术手段。这表现在剧作上就应当注意。删减得当,是掌握故事叙述节奏的关键。我们看外国影片,总觉得人家干净利落,节奏相当的快。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人家从本质上搞明白了电影的艺术特性。电影这种艺术的欣赏美学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它的简略性,欣赏者可以在瞬间补充上创作者省略的一切。所以我们常常说,电影是一个调动观众参予创作的艺术。不相信观众,总想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圆全”,结果便是废话说了一大堆,偏偏主要的没有说清楚。
应当说,节奏问题也是一个讲故事的方法问题。
记得有一个相声,说得是一位说书人临时有事让徒弟替自己说几天。师傅说的书是《水浒》,讲到杀阎婆惜武松正要下楼梯的啃节上。师傅告诉他接着往下讲,还说,讲的时候攸着点儿。徒弟说您就擎好儿吧。徒弟当天晚上便接着师傅的书往下讲。一个月之后师傅办完事回来,问徒弟,你讲到哪儿了?徒弟说:武松还没下楼梯呢。可见,这个徒弟极会东拉西扯。不过这是说书,靠的就是白话,越能白话越有饭吃,不过前提是得白话的有内容,能把人吸引住。电影若这样抻,肯定会把观众抻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