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连篇[7]:戏
(2009-08-07 05:04:33)
标签:
创作杂谈侃电影校园教育探索随笔文化 |
分类: 文化乱谭 |
废话连篇[7]
戏
没“戏”,这片子就没得看了。
比如有一部写农村改革家的电视剧,写来写去凑不出三十集了,于是乎便“戏不够,爱来凑”。这“爱”让它凑的,竟然是绯闻,而且这绯闻大多如同纸糊的窗户一捅就破,真是越看越没劲。还有的是“戏不够,歌来凑”,这是凑时间的;“戏不够,泪来凑”,这是靠煽情来凑戏份的。再不就是磨叽台词,长篇大论的说,颠过倒过去地说,其实那话一句就可以说明白了。君不见有的电视剧越抻越长,大有往百集上靠的趋势吗?电影也是如此,所谓“烂片”,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说它没“戏”可看。现在,这“没戏”俩字居然都成了京片子嘴上的一句口头禅,“那事儿没戏了”、“这人儿没戏”……口头禅只是借词滥用,与我们说的“没‘戏’”是两个概念。
我们说“这个片子好看”,主要是指它的戏好看。
戏,在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指的是“故事”。可如果讲故事的方法没找好,一样也会让人看得索然无味。但是,这“故事”还只是表层的“戏”,亦即“戏”进行演绎的舞台。这就如同我们看《故事会》一样,那里的故事一个一个的都挺精彩,可是它不是“戏”,也没有“戏”。“戏”,指的是人物关系纠缠出来的、矛盾冲突撞击出来的、人物情感迸发出来的精华。这一点,在老片子里表现得最为明显。《集结号》、《云水谣》这类新片,戏写得也不错。最为堪称榜样的是电视剧《亮剑》、《人间正道是苍桑》、《士兵突击》、《潜伏》。我是把它们视为楷模来学习的。像《亮剑》里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和开拓;像《人间正道是苍桑》里对人物关系、人物情感纠葛的挖掘;像《潜伏》里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去脸谱化……,都可以教会我们认识“戏”应当怎么写,好的影视应当是个什么样子。特别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像《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里连一个女人都没有,戏却写得极其好看。这无疑是对那些认为只有靠“一个男人三个女人”或者“`几个女人一个男人”来编戏,靠花边绯闻来写“戏”的影视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震颤,
近些年的“大片”,特别是外国大片主要靠场面轰炸视觉,所以在“戏”的表征上不典型。因此,不足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