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向谁投降
我向来认为:文学永远是时代的文学。这句话更明确点说就是:什么时代,就有什么时代的文学。想让它没有都办不到。
想不承认这个现实,那就只有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发这一番感慨是因为最近一期的《人民文学》的动向。向来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圣殿的《人民文学》本月号赫然收录了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这是一期全部由80后作者组成的《人民文学》新锐专号,包括蒋方舟、赵松、马小淘、吕魁等一批80后年轻作者的作品。于是,舆论大哗。有人说:《人民文学》终于看到了现实,江山代有人才出;有人说:《人民文学》堕落了,中国的“纯文学”死了,并且发誓不买这一期杂志……,好一番热闹。不过,此番争论似乎又是因为郭敬明而起,不过不是他的“抄袭”而是他的“签售”了。郭敬明搞的“TH E N 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总决赛在北京落幕,广东女孩萧凯因获得总冠军以后,他便携带他的团队大张旗鼓地进驻北京西单的“图书大厦”搞签售。据介绍,“这场始自7月14号的签售自当天下午6时进行到次日凌晨1时30分左右,现场签售量达到15768册。加上读者自己带去的众多郭敬明、落落、七堇年之前出版的畅销书,出版社方面估计,郭敬明团队当天所签名的图书总共在20000本左右。签售过程中,北京图书大厦频频出现断货,为了添货,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接连派出7辆车,往返库房三次。当晚西单图书大厦通宵不打烊。这一签售数字不但超过了于丹《于丹讲论语》和《哈利·波特6》的签售纪录,也创下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的签售新纪录。北京图书大厦营销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铮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冷清的图书市场,郭敬明团队的签售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整个业内都受到震动。’”
这场震动说明什么?
震动只能说明,时代变了,时代所需要的文学也变了。当然,我们不能只因为郭敬明创下了签售纪录或者因为签售出现了断货、书店通霄不打烊就断言文学已经进入郭敬明时代。但是我们起码可以看出惯常思维下的所谓“纯文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中国的“纯文学”以及它的创作队伍需要面向时代来一个漂亮的转身。转得过来,为广大的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崭新的“纯文学”必将浴火重生,诞生新时代的纯文学;转不过来,那么就只有成为旧时代的文学档案,留在博物馆里。
因此,《人民文学》第600期的靓丽转身,不是向市场低头,而是向时代低头。现在中国所处的这个时代,需要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学市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