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片四解

(2009-07-14 06:41:00)
标签:

艺术经济新秩序

侃电影

娱乐

艺术

文化

校园

杂谈

分类: 文化乱谭

农村片四解

没有品牌,没有品牌意识对任何产业都是致命的。

农村片也需要创造品牌。如果每个制片出品单位张嘴闭嘴只能提《李双双》、《五朵金花》、《槐树庄》、《汾水长流》……,那不叫品牌。充其量也只是历史的品牌,而不是现实的品牌。

品牌是需要创造的。

品牌也是需要保持的。

对于电影创作单位来说,品牌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是作品,一个就是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这两者缺一不可。过去是如此,现在仍旧是如此,只不过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还囿于过去对于品牌战略的认识,把历史上的光荣品牌当成口红没完没了的在嘴上抹,那是一定会在现实中碰个头破血流的。首先,就电影的创作者来说,大多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公司,名义上他们可能还隶属于某个电影企业,实际上他们作品的质量号召力,使得他们本人便已经是品牌本身。比如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隶属于哪个“单位”,也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影片是哪个“单位”出品的,他们与他们的作品本身便已经具备品牌效应。当然,有的投资人和出品人很会宣传,抓住名牌导演或演员的作品便大肆鼓吹,从而也制造出了本企业的品牌。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便是“中影集团”。中影集团在当前的中国电影界之所以“火”得不得了,除了他们占有大量的国家资源并且受到主管部门的特殊关怀之外,最根本的就在于韩三平懂品牌并且也会利用名人效应创造品牌。相比之下,其他电影产业就鲜有能够与之比肩的了。有的文化产业单位既便是拥有名人,可是也由于不会利用,或者说没有新的创造,逐步默默无闻下来,比如“广西电影制片厂”,现在有多少人知道大导演张艺谋是这个厂的人呢?张艺谋即便是为自己的母厂拍了片子,人们也会说这是张艺谋的作品,不会有人说它是这个厂的出品。这就是现实。

品牌是生命。

对于一个电影产业来说品牌的重要性如此,对于一个创作者来亦一样。

比如,年年都搞“职称评聘”。尽管现在这项活动已经长了草,什么样水平的阿猫阿狗都可以评上个一级二级了,但是人们依旧趋之若骛。因为它是印在名片上的光彩,也是外出套现的价码尽度。可是,光有这个名头没有用,提起来连个“代表作”也没有,那么即便是“特级”又能够唬得了谁或者唬得了多久呢?所谓的“代表作”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品牌。唯有它,才能够真正注释你这个“一级”“二级”的份量。而且,这代表作也必须是不断出新的,总是“当年”的“小放牛”,两年三年尚可拿得出手,十年八年不出新作品,特别是不出新的代表作,那么个人的品牌也必然黯光褪色。因为,它说明你老了,成为历史品牌了。

农村片的品牌效应在当前首先是好作品。

没有好作品,生命也就完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