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山渝水纵情记[11]:两江夹出雾重庆

(2009-06-06 05:21:26)
标签:

休闲

旅游

随笔

分类: 文化乱谭

巴山渝水纵情记[11]

两江夹出雾重庆

巴山渝水纵情记[11]:两江夹出雾重庆

我的船是在晚上九点抵达重庆的。

据说重庆的“三绝”中,有一绝是“两江夜景”。于是,当我的船长向我们祝酒告别的晚宴结束之后大家都跑到了前甲板上等待看船抵重庆的第一眼美景。不知为什么,船上的中国人对此大多不热情,反到是那些老外无一例外的全跑了出来。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重庆人说两江夜景美不胜收,确有家乡人觉得自家美的成份在里面。因为现在跑遍全中国,哪座城市的夜景都不亚于重庆的两江,还没见哪座城市把自己的夜景做为一绝的。

对于重庆,我的第一眼是“陌生”。

变化太大了。1972年我几乎在重庆“隐居”了一年,跑遍了它的大大小小角落。当时站在南岸的海棠溪看渝中区,白天看灰蒙蒙,最高的楼也不过十层,大多集中在小什字一带,晚上看,那灯海错落有致,恰似银河落人间。然而37年之后再看,第一眼却“不似当年,胜似当年”。高楼多得全都挤成了堆,而且大多在30多层以上,无论从高度上还是从密度上都给人一种压迫感,好似渝中区所在的那个半岛要被高楼压塌下去,看上去不似当年舒服。

巴山渝水纵情记[11]:两江夹出雾重庆


巴山渝水纵情记[11]:两江夹出雾重庆

我是在船上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才下船的。

就近住进了“朝天门大酒店”。选这家酒店,一是因为它处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二是因为这里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到哪里去都方便,三是因为当年我曾经为了赶到邻水县高滩的驻军某部看望我的班长和我的班,大清晨四点从这里乘过长途车,有一种怀旧的情愫在里边。在宾馆大堂里,有一条市政府颁发的广告,宣称它是重庆的“绿色宾馆”,而且是市政机关的定点会议宾馆,所以感到赏心悦目。谁知刚住下,就有电话打进来问我要不要“按摩”,还说“可以提供特殊服务,我们这里的小姐才18岁,很干净的”,这让我一下子对它的广告产生了怀疑:如此涉黄,还叫“绿色宾馆”?我愤怒地摔下了电话,到达重庆的兴致一下全无。

这里,我特别提醒初到重庆旅游的人:重庆的“一日游”千万不要参加。

重庆有许多“一日游”项目,价格都不菲。比如,想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的,若是跟着它的“一日游”走,收你150元不说,真正让你看的这两个景点加起来也不过一小时,剩下的七个小时就全是拉着你去看它的大庙华严寺,那里烧个香就要你399元;看它的“火锅原料”制作工厂,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不诱你采购够了它不往下一站走;接着拉你去看磁器口“古镇”,其实是把你拉进刀具店,骗你买菜刀,所谓的“古镇”你一眼也看不着。150元,这一天值吗?我和老伴俩人只花了35元,就把白公馆、松林坡、渣滓洞、烈士墓、红岩村、桂园、周公馆全玩了个遍,也是一天,内容绝对比它的“一日游”充实。

巴山渝水纵情记[11]:两江夹出雾重庆


巴山渝水纵情记[11]:两江夹出雾重庆


在重庆的城区跑了一天,就发现重庆缺乏做为“直辖市”的资质。

这不是扣帽子,实在是它与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直辖市的差距太大。比如问个道儿吧,我大多收获白眼,张了嘴的也绝对不说一句普通话,真是令人遗憾。仅仅是一天,我就把对重庆的印象编出了一个“顺口溜”:“红色旅游不成线,公交基本不报站;人人不说普通话,满街树叶蒙尘面”。这里我稍做一下注释:应当说重庆的旅游业还是很发达的,满城都是旅行社,无论你是刚下飞机,还是刚下火车和轮船,立即就会有旅行社的人到你跟前拉客。然而重庆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是与红岩以及与革命烈士有关的地方。相当可惜的是,做为红色旅游,它搞得非常差劲。原因在哪里呢?我跑了一天之后就明白了,原来各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免费参观的。免了费,旅行社就赚不到钱,它就不搞了。重庆的“一日游”里把白公馆与渣滓洞这两个景点与其他商业项目打包批发,让你根本无法看好;所以说它的“红色旅游不成线”。至于公交车报站的事儿,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我跑了一天只遇上了一趟公交车报站,其他的十几条线路跑的都是哑巴车,不但不报站,甚至连站牌也很难找到。至于普通话就不用解释了,大凡是到过重庆的人都听到过那充满辣椒味的四川话,凶得很,似吵架,在重庆连小学生也不说普通话。其实重庆人是会说普通话的,偏偏就是不说。这哪里还像个直辖市呢?至于“满街树叶蒙尘面”,是因为让人吃惊的脏,脏得路边的树叶上全都是尘土,而且无一处不是如此!这真让我这个从“全国卫生城”长春来的人受不了。

真是雾重庆!

我在重庆的几天,几乎天天迷雾重重。从满城树叶蒙灰尘看,重庆的雾不是雾,而是霾。霾,是空气污染。所以改称“霾重庆”比“雾重庆”更切合实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