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渝水纵情记[6]:神农溪里纤夫谣
标签:
旅游休闲随笔 |
分类: 文化乱谭 |
巴山渝水纵情记[6]
神农溪里纤夫谣
到神农溪其实是离开宜昌三天之后。
神农溪发源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溪水清沏得可以照见人影,没有任何污染,溪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因为神农溪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纤夫,所以被中外游人所向往。最主要的是在神农溪可以看到巴人的悬棺。这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丧葬文化遗存,所以游三峡不游神农溪是绝对的遗憾。
下了大船,我换乘小游轮。
沿途,换了另一位小陈做我的导游。她是个土家妹子。进溪之后,她便开始如数家珍般指引着我看哪里过去曾经是土家人的集市,现在已经沉入溪底。她说,在三峡大坝截流前,神农溪的水位最深不过才三米,现在已经有三十多米深了,所以居住在溪边的土家人都搬到山上去了。过去在半山腰的溶洞,现在也齐溪水而可进出。当船行至有悬棺的崖边时,她指引我们注意观看,说:悬棺悬得最高的,是土家部落的首领,一般土家人是不能够放到那么高的地方的。关于悬棺如何放置上去的,至今还是个谜,专家也只能做各种猜测而无法进行科学的解读,几种猜测中,有悬绳法,即从悬崖上方的高空系着棺材放下来安置在崖缝里;还有堆沙法,说是从崖底堆沙一直堆到崖缝处放下棺材再撤掉沙堆;也有说是开凿栈道,把棺木挑进崖缝后再拆掉栈道的;当然更有说是搭木架运送一说。然而无论哪一种方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来说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且难度极大。真不知土家先人究竟是如何做的了。
船进十五海哩后,我再次换乘小舟。这次是土家汉子用手划的舨板了。
过去,溪水在淡季不过一米,旺季也不过三米,所以小舟逆水上行时是需要拉纤的。由于土家的布匹珍贵,所以土家汉子往往会裸体拉纤。这种裸体拉纤一直拉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小陈说:现在水深了,淹没了所有的险滩,所以也用不到拉纤了,只是为了保存拉纤文化,在神农溪特地安排拉纤这个项目,不过只能是表演性质了。她说:我们的土家大哥呢,也害臊了,所以也就不给大家裸拉了。船上,我们大家发出了“噢”的一声遗憾地叹场。叹得最历害的,竟然是那些老外。
我们这艘舨板的土家大哥们划得十分的卖力,出发时原本排号第三,可是不到十分钟便抢到了最前边。来回十海哩的划浆是相当辛苦的,我问小陈,他们的收入是多少。小陈说:划一趟每个人的收入是30块,旺季的时候一天可以划六趟,非常累。他们累是因为他们一年四季的每一天都要划。我暗自算了一下,就算以每天四趟,那也是120元,乘以365天便是43000元。除此而外他们还种着药材、包谷,做着米酒,每年的收入还是不少的。小陈说:你们瞧见山顶上的小洋楼了吗?那就是他们的家。我朝山顶上望去,只见绿茵覆盖的崇山峻岭之上,一栋栋的白色黑瓦的小别墅掩映其中,真是令人羡慕。
小陈为我们唱起了土家山歌,要我们以“伙计”相合回应。她说:这“伙计”二字在土家人的语言里是指爱人、朋友、亲人的意思,不是汉族的店小二。于是,她每唱到有“伙计”的尾音时,我们满船的人便随板随眼以“伙计”的合声回应,闹得大家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