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山渝水纵情记[2]:清江画廊寻巴君

(2009-05-28 07:06:36)
标签:

旅游

生活笔记

休闲

分类: 指点江山

巴山渝水纵情记[2]

清江画廊寻巴君

巴山渝水纵情记[2]:清江画廊寻巴君

巴山渝水纵情记[2]:清江画廊寻巴君

到宜昌,看山看水,更重要的是看土家族的文化。

土家族自称巴人。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少数民族。巴人生活在川鄂湘渝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上,古称巴国。著名的悬棺文化,就出自这个相当了不起的民族。

第一次接触土家族文化是在我畅游清江时。清江是长江除汉江之外的第二大支流,筑有清江大坝以拦洪水。大坝一起,拦出了酷似三峡的清江画廊。在距拦江大坝三十多公里的上游有一座钟离山,即是土家人的祖先廪君发迹的圣地。土家人称此山为“武落钟离山”。之所以加“武落”两个字,是因为当年有五位部落首领在此比武以争夺最高首领的位置。在头一轮的射箭比武中,廪君输了;在第二轮的做泥船过河比赛中,廪君却胜出,而且胜得让其他四位心服口服。廪君取胜的原因是他把泥制的船烧制成了陶船,其他几位的泥船一下水就瘫成了泥。从此,便有了后来的陶器烧制工艺。所以廪君在土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黄帝在汉族心目中的地位。下船登岸之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钟离山的最高峰爬去。那台阶又陡又高爬了几百蹬之后方到山门,进得山门抬头望去,几乎是立陡立崖。落脚的古阶越来越窄,幸好有铁链可以扶持。开始还信心百倍的数着台阶,数过五六百蹬便没有耐心再数了,只顾得上呼哧呼哧地喘着往上爬。爬到三分之一的山腰,到了“白虎亭”,不能不歇一下了。这个地方筑有一座仿古的小亭,之所以名叫“白虎亭”是因为亭子旁边有一块天然的巨石形似白虎,不只是形似简直也神似,舌头、牙、眼睛、耳朵以及它的卧姿都恍若人工,然而它却是真真正正天然的。土家人的图腾是虎,这与汉族人的图腾是龙一样,尊贵得很。有的游客见到到这只石虎便摆出武松打虎的姿势照像,导游特别制止道:不能这样,虎是土家的圣物。传说,廪君当年就是骑着白虎四处征战拓展了疆土的。休息了片刻,再接着往山上爬,山路陡得几乎是呈六十度的角了,到了山半腰便是“德济亭”。这时的山已经很险了,基本上是只能身子贴着山崖一步一个脚窝的扶着铁链子往上爬了。腿已经发软,胆子也越来越虚,可是离着目标也越来越近。夸张点说吧,我爬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山顶。说是山顶,其实也只是它的次主峰。这里有一座廪君庙,到得庙里还需要再爬几十级台阶。据在一旁讲解的土家汉子说,主峰上还有一座更小的庙,供奉的是生殖崇拜的神像,不过那路就更险了。险我不怕,我生性爱冒险,于是再次攀爬。那主峰峰顶确实很小,只容得下三个人站立。小庙如同中原地区地头的土地庙一般大小,里面供奉的器物已经模糊得不可辩认,据说是在“文革”中被毁,然而这里香火依旧很旺。站在峰顶,我浮想连翩。佩服远古时期的土家人是如何把庙修得如此之高的,在这样险要的山颠之上,五位先主又是如何比武的。远眺山下的清江,如同绢帛上的绣景,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着那清山绿水。看着来时停泊在江边的小舟,竟如同米粒一般大小。歇息了片刻,我再向第三峰爬去。随行的小伙子们都佩服得不得了,说:老爷子你行啊。我摆摆手说:不行,不行了,苟延残喘而已。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十分的高兴,因为开始爬山的时候我在他们的的后边,而蹬到险峰上来的时候我已经是走在他们的最前边了。当我向着第三峰爬去时,他们还在第一峰上张着大嘴喘气儿呢。

呵呵。照片还没有洗出来,否则发几张看看,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