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是我们的天堂

(2009-03-15 07:38:19)
标签:

侃电影

娱乐

艺术

文化

校园

随笔

分类: 电影世界

孩子是我们的天堂

 

我看《燃烧弹》

孩子是我们的天堂

 

它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如何表现即时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反恐”题材中,它选择的角度很特别,从一个私生活混乱的漂亮妈妈的角度,讲述了恐怖主义带给普通人的伤痛。女主角(本片中她没有名字)和5岁的儿子、身为拆弹专家的丈夫生活在伦敦。她的生活看似完美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象。作为妻子,婚姻的激情在她那里已经荡然无存,她喜欢穿着短裙流连于各种俱乐部中间,当丈夫去执行拆弹任务时,她肆无忌惮的将男人带回家过夜。一天,她遇见了年轻帅气的加斯帕·布莱克,当他们做爱正酣之际,电视中恐怖分子自杀式袭击足球场的新闻打断了他们——米歇尔的丈夫和孩子都在里面……残酷的打击,使她的心灵受到严历冲撞。她以一个母亲的名义给恐怖主义头子拉登写信,请求他放弃恐怖行动。这部片子所不同的是,它不像很多同类题材那样让女主角遭受如此的灾难之后洗心革面、从新做人,不。女主角依然与不同的男人上着床,虽然她的生活确实被改变了。它塑造了一个“真人”形象。

遇到此类题材,我们一定是让主人公幡然变化。然而我们忘了,人的情感的复杂性。应当承认,人是一个复杂的矛盾复合体,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人的本性中最基本的生物功能是没有渺小与伟大之分的。正因为此,这部片子拍得不说教,不落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