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惊心泪欲潸__看<1895>

标签:
侃电影娱乐校园随笔文化艺术 |
分类: 电影世界 |
往事惊心泪欲潸
我看台片《1895》
这部片子的票房在台湾超过了《海角七号》。
1895年甲午战败,清廷割让台湾。台湾举子后逢甲1896年作《春愁》一诗,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往事惊心泪欲潸!
按大陆的标准来看,这部片子拍得相当的“主旋律”。影迷“班马”说,从艺术上来说片子不能算好,“但其诚意已够”,这是一部有“血性的片子”。 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竟然充满着温婉抒情的音乐和优美的风景,荡涤着浓郁的人情,平静地婉转道来,几乎没有出现什么硝烟或暴力,反而把抗日义军的忠肝益胆卓绝的气节反衬了出来。这相当的难能可贵。在塑造人物上,这部片子没有夸张拔高,也没有过度的戏剧化处理,一如清静的流水。这也很不容易。对此有的网友很不以为然地评论道:当然,这同时也减弱了影片的力量,甚至淡化了战争的残酷,这种淡化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放过了侵略军人性的残暴以及关于战争的反思。日军医官森欧的画外叙述只起到剧情过度作用,没有性格刻画。日军长官即那个天皇的哥哥的塑造也不是很丰富血肉,只见其多愁善感的一面,让人看着有点莫名其妙。正是在其从容恬淡的叙事中,中日双方的人性都得以普遍的美化。
台片《1895》去年放映时,大陆也正同步播映央视的电视剧《台湾1895》,两岸同时关注一百多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时成为盛事。《1895》在台湾的票房一跃而超过声誉雀起的《海角七号》。《1895》与《海角七号》这两部片子挺有意思的,前一部表现了台湾人民反抗日据的英勇斗争,后一部片子却表现了皇民化的台湾人对溃败的日冠依依不惜的留恋。五十年,竟至如此大的心理变化。足见,分裂已达六十年的两岸要走向统一该有多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