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失火看"人权"

标签:
娱乐侃电影艺术文化随笔 |
分类: 电影世界 |
后院失火看“人权”
我看《饥饿》
看完英国这部片子之后觉得它应当改名叫《绝食》。
这是从侧面反映北尔兰爱的共和军骨干分子为争取共和并回归爱尔兰,进行斗争的故事。他们被捕了,在狱中他们展开了绝食斗争,最后以死铭志,换来了自治的初步成果。影片拍得相当的真实。创作者丝毫也没有掩饰和美化英国警方对那些入狱的共和军分子采取的非人折磨,那些残忍的场面真的是令人发指。然而越是压迫极甚的地方反抗亦便越加激烈。狱中与外面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巧妙的进行着,这引起了警方的大搜身和残酷的暴打。
我不知道整个西方和英国人自己如何看待北爱尔兰问题。
因为我知道英国人和整个西方对中国存在的“藏独”和“疆独”分子相当的感兴趣,一方面他们不惜余力的干涉着中国的内政,接待这些分裂主义势力的头子;一方面则高唱什么“人权”和“自由”。可是放眼看看他们的后院,哪个没有分裂主义分子在活动?英国有“北爱尔兰共和军”闹分裂;加拿大有“魁北克法语区”闹分裂;美国有“夏威夷土著”闹分裂;法国有“科西嘉岛独立”闹分裂;意大利有“北方区”闹分裂;日本有冲绳“琉球”闹独立……。在这些地方,他们是如何对待“分裂分子”的“人权”情况的,我们看看《饥饿》这部片子就可以清楚了。
我很吃惊的是,为了表达主人公与神父之间的一段至关重要的谈话,这部片子的导演居然敢在几乎长达18分钟的时间里让镜头停滞在监狱食堂内的全景中,而在几乎30分钟的时间里则只使用了三个镜头。看着却不显得呆板,反到十分的精彩。神父和主角几乎没有任何动作,仅仅是四支烟,然而那心灵的对撞却非常震撼人心。主人公并不是向“上帝”忏悔,而是申诉他的信念;神父却由受忏变成了洗耳恭听。谁有罪?在这里发生了倒错。编导是从人权这个角度来阐释他们摄制这部影片的目的的。然而它失去了一个基本的是非,即国家的完整与独立。诚然,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与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同,因为英国原本就是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制王国,爱尔兰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一样,在联邦王国内是相对独立的,爱尔兰一直在闹共和,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爱尔兰从英国独立出去时,英国政府留下了北爱尔兰。这就酿成了持续将近一个世纪的北爱尔兰独立的共和军问题。
看来,英国人在宣传"人权"大于"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