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偷窥"七十二家"房客

(2009-02-01 05:43:56)
标签:

侃电影

艺术

娱乐

文化

校园

分类: 电影世界

偷窥“七十二家”房客

我看《后窗》

偷窥"七十二家"房客

希区柯克这个悬疑大师确实了不起。

他在《后窗》这部电影里讲故事的角度颇为特珠。影片一开始,观众便被处于一种窥视者的角度。镜头从杰夫利家对面的邻居家窗口一一扫过,接着又摇入他的家中,绑着石膏的腿,惊险的赛车比赛照片,桌上被砸坏的照相机,一切在摄像机不动声色的几分钟摇移中,简练地交代了人物的所有背景。这种简洁明了的开场方式已成为之后无数电影的范本。比如《马路天使》、《大玩家》、《蛇眼》等等。

影片是以杰夫的视点讲述的。他的后窗看到的是一个美国式的“大杂院”,不过是楼群围起来的。透过各个窗户展示了这个大杂院里各种人的生活形态。有丈夫参军,在家独守空房的女人,有雕塑家,也有一对乐意在陧台上睡觉的老夫妇,还有一个生活不如意想自杀的半老徐娘……在这当中,杰夫注意到了一家推销员家里发生的谋杀案。所以,我说这部影片实际上美国的“七十二家房客”。不过,希区柯克是通过这个视角来讲述他的悬疑故事的。杰夫不断的分析他看到的怀疑的细节,警长的不断否定和他的不断发现形成了一影片中的“贯穿动作”与“反贯穿动作线”,不似现在的此类影片借助感官整激和气氛营造来蛊惑人心,影片中甚至没有出现杀人的镜头和任何血腥的场面。然而却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电影大师特吕弗对这部影片评价甚高。他说:这部片子里的“院子就是世界,记者就是电影人,望远镜则代表着摄影机和镜头。”确实如此。影片中若干次出现对面公寓的全景,每一扇窗户中都仿佛在上演着百老汇的舞台剧,剧情也不断变化,使得影片不但是惊险片或者悬念片,还是一部市井风情画。从主人公公寓窗口望去,对面的每一户人家都像一个百老汇的舞台,人生百态尽显其中。也有评论家认为,《后窗》与拍摄时期的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代有关,影片中的狗主人高声责问:是谁杀了小狗?!”——这显然是有所指的,谋杀在当时也存在着。而影片的场景也类似置身于圆形监狱监视中心的手法,象征着当时一人监视,其他人相互隔绝的情壮。当然Hitchcock一向不谈他的作品中有所谓的社会含义,更对政治性深恶痛绝——但实际上不由自主总流露一些现实内容。有评论说:希区柯克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大师,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心理大师。这不仅因为他拍过像《爱德华太夫》等等一些精彩绝伦的精神分析题材的影片,也不仅是因为他在影片中在角色身上准确运用了心理推断,主要在于他熟知观众的心理,熟知深藏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恐惧感和好奇心。《后窗》也将希区柯克常用的偷窥主题推向极致,他显然认为每个人——每个正常人都有偷窥他人隐私的欲望。像这样一部电影,表面上并无刺激激烈的打斗、也无刻意安排蹩脚的悬疑细节,但你看过以后会永远记得那一场邻人的杀妻分尸案,这便是希区柯克深谙观众深层次心理所致。

这个大师永远是个高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