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年终报告的学问
编剧龙井这篇文章的原题是《拒绝“现在”的开始》。由于原文太长,我做了删减,并且把题目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中国电影现在年产四百部影片,真正能够进入院线和6频道播出的,少之又少。那么,这年入43个亿的收入就没法平均到每一部片子的头上去了。其实,广电总局的年终报告也没有要平均这个收入的意思。少数片子占据了绝大数收入,是值得高歌的功绩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报告里没有说。编剧龙井在这篇文章里说了。
我相信,那没有进入院线放映和进入6频道播出的片子一定绝大多数都是“现在”题材的片子。这个“现在”,即“现实题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问题绝不单纯。我以为主要问题可能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把现实题材等于“主旋律”。其实主旋律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它被那些太政治化的宣教式的东西败坏了声誉,质量实在太差强人意。这样便没有观众待见它了;二是,放映市场也是讲效益的,哪部赚钱院线当然要大放特放哪部影片,明摆着要赔钱的买卖谁也不会干,说是“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那得有人为那没有经济效益的片子买单才行。对政府来说社会效益第一,可是对于商家来说它讲的就是经济效益第一;三是,没有多少人认真的深入现实生活进行创作了,浮燥的心态不止浸淫着创作,也浸淫着方方面面,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已经发生了异变,因此光怪创作人员是不公平的。
不多说了,还是看看编剧龙井下面这篇文章吧:
前两天,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2008年的电影工作报告。其中有两组数字。第一,“2008年,我国故事片产量达406部,其中现实题材影片占80%以上”,也就是说,2008年诞生了320多部“现实题材”影片。第二,“总票房43.41亿元,国产影片市场占有率超过总票房的60%。”也就是说,2008年的国产电影贡献了将近26亿元的票房。
综合这两组数字,我们能不能得出这26亿票房里,占绝大多数的“现实题材”影片到底取得了多少票房呢?报告里没说,但有这么一段:“其中,《赤壁》、《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长江7号》、《功夫之王》、《大灌篮》、《木乃伊3》等8部影片均创造了票房过亿的优异成绩。”
我想可以“粗暴”一点,只把这其中的《非诚勿扰》算作“现实题材”影片,再进一步假设,剩下那七部代表了全部“非现实题材”影片(连《十全九美》都不算),把它们的票房加起来,再从26亿里减一下,得出的就是“现实题材”影片的总票房。
这个数字是多少呢?大概是13亿。而《非诚勿扰》还在往3.2亿的路上奔,所以摊给剩下的“现实题材”影片,不到10个亿。
320多部影片分10个亿,意味着平均每部“现实题材”影片的票房是300万左右。这还是最好情况。
我国的银幕数已经4000多块了,2K(清晰度比较高的一种银幕)银幕都位居世界第二了。怎么现实题材影片就那么可怜呢?
我想早晚有一天,我们的创作者会集体表示,打动他们的题材全在古代,至少也得隔半个世纪,现在也可以,但是得有功夫。我们的观众会习惯性地每月去电影院看一次大片,展开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热烈讨论,实在想看看现在这点事儿,买碟吧,好莱坞和韩国电影里有的是。
在前面提到的2008年电影工作报告中,领导展望了2009年国产片的票房前景,很有信心地说,要每月一部好电影。然而目力所及,2009年的国产电影仍然是惊人的“过去时”天下。大量的古装题材、历史题材摩拳擦掌,偶尔有几个科幻题材等待未来,单独看都是精彩非常,万众期待,但整齐划一得令人惧怕———对创作者来说,现在的这个现实,真的就这么令你们厌烦吗?
什么是“现实题材”?我也不知道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有些中国导演觉得现实就是肮脏的,拍出来的电影也跟着被扔进垃圾堆,我厌恶那样的电影。现实像我们的幻想一样有各种可能,但太多时候我们幻想虚假。
美国年年有一堆又一堆的“现实题材”影片,《阳光小美女》、《四十岁处男》、《杯酒人生》……,今年有《温迪和露西》,看这些电影总能让人觉得被给予了什么,里面有一个“打”字没有?没有。里面的现实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也没有,但我们就是拍不出来。
任何一个单独的创作者都不肩负表现现实的责任。但我期待有一天,中国电影中的一部,能智慧而勇敢地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曾看到的现实。或者其实我们一直都清楚现实的模样,只不过选择背过脸去罢了。
我想可以“粗暴”一点,只把这其中的《非诚勿扰》算作“现实题材”影片,再进一步假设,剩下那七部代表了全部“非现实题材”影片(连《十全九美》都不算),把它们的票房加起来,再从26亿里减一下,得出的就是“现实题材”影片的总票房。
这个数字是多少呢?大概是13亿。而《非诚勿扰》还在往3.2亿的路上奔,所以摊给剩下的“现实题材”影片,不到10个亿。
320多部影片分10个亿,意味着平均每部“现实题材”影片的票房是300万左右。这还是最好情况。
我国的银幕数已经4000多块了,2K(清晰度比较高的一种银幕)银幕都位居世界第二了。怎么现实题材影片就那么可怜呢?
我想早晚有一天,我们的创作者会集体表示,打动他们的题材全在古代,至少也得隔半个世纪,现在也可以,但是得有功夫。我们的观众会习惯性地每月去电影院看一次大片,展开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热烈讨论,实在想看看现在这点事儿,买碟吧,好莱坞和韩国电影里有的是。
在前面提到的2008年电影工作报告中,领导展望了2009年国产片的票房前景,很有信心地说,要每月一部好电影。然而目力所及,2009年的国产电影仍然是惊人的“过去时”天下。大量的古装题材、历史题材摩拳擦掌,偶尔有几个科幻题材等待未来,单独看都是精彩非常,万众期待,但整齐划一得令人惧怕———对创作者来说,现在的这个现实,真的就这么令你们厌烦吗?
什么是“现实题材”?我也不知道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有些中国导演觉得现实就是肮脏的,拍出来的电影也跟着被扔进垃圾堆,我厌恶那样的电影。现实像我们的幻想一样有各种可能,但太多时候我们幻想虚假。
美国年年有一堆又一堆的“现实题材”影片,《阳光小美女》、《四十岁处男》、《杯酒人生》……,今年有《温迪和露西》,看这些电影总能让人觉得被给予了什么,里面有一个“打”字没有?没有。里面的现实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也没有,但我们就是拍不出来。
任何一个单独的创作者都不肩负表现现实的责任。但我期待有一天,中国电影中的一部,能智慧而勇敢地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曾看到的现实。或者其实我们一直都清楚现实的模样,只不过选择背过脸去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