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忍的个人中心主义

(2008-12-21 08:42:07)
标签:

娱乐

艺术

文化

侃电影

校园

杂谈

残忍的自我中心

我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残忍的个人中心主义

这部片子看着很不舒服。

王朔的这篇小说早就知道。曾经不断地听说要拍片子,可一直没有见哪个人拍出来。现在由任达华投资它搬上了银幕,据说还获得了台湾金马奖的“提名”,但是落了榜。朋友说,导演想脱离掉故事的层面,而去表达一种状态,一种情绪。那么这种状态是什么,这种情绪又是什么呢?王朔的作品表现的都是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也的确是一种生活形态上的追求。这种追求以“反传统”、“反主流”的面貌出现。因此他颇以当代青年“代言人”和80后叛逆者的“祖师爷”而自诩。这从他重新出山之后像疯狗一样逮谁骂谁这一点就足以证明。

影片中那个以性敲诈为职业的皮条客王耀,实际就是作者的一种内心秘密和心态的写照,即“自我中心主义”。别人的感受是什么,甚至自己挚爱的人的感受是什么,都不足为道,只要“我”的感受自在、舒服,那就是一切。所以说,这部片子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不是“看着好玩”而已,实在是一种人生观点的大暴露。这部小说出来之后,在内地之所以一直没有搬上银幕,也恰恰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它搬上了银幕,一直没有在内地公映,我估计也是这个原因。当然,它这也是一种叩问,对人性的展现,虽然可能会片面和谬误,但呈现的也算一种状态。那么就不能不问一句:这种状态值得歌颂还是值得鞭挞呢?

刘奋斗这个导演还是很有才华的。这是他继《绿帽子》之后的第二部作品。纵观全片,他的确是在北京地下电影的圈子里认真的做着电影。从拍摄上来说,片子拍得真不错,无论人物塑造、情节编排还是画面构图,都挺好。从这部片子看得出来刘奋斗喜欢表现男人之间的情谊和同性恋之间的界限。影片中王耀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导演给过观众暗示。大概也正是王耀与他朋友的这种隐约的同性恋情,才使得他对丽川如此冷酷。可他毕竟是男人,所以从内心深处他还是放不下异性的。

 从人文的角度来说,刘奋斗的努力不失为一种人生价值的探索。

 但是,人文本身是有精华与糟粕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总还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当然我不是说刘奋斗或者出资方任达华就是想要歌颂王耀这种残酷的个人中心主义。不过,其效果又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辉煌的庆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