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好莱坞,作梦

标签:
侃电影娱乐艺术文化校园杂谈 |
抵制好莱坞,作梦
我看《蝙蝠侠2——黑暗骑士》
据说这部片子创造了全美最高票房。
我老了,这部片子看得稀里糊涂的。跟朋友聊起来,朋友说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没看过第一部,对情节的前因后果还有一些可能不太了解,比如一开始银行抢劫里,拿枪狂轰的那个银行职员,其实是越狱里面非常个性的演员,那个警察戈登,在以前他的所有电影中,几乎都演那种神经质的人。影片的第一集里讲了蝙蝠侠是咋回事,怎么成为亿万富翁的,怎样小时候怕狗,并且为啥和蝙蝠有关。所以这一部里经常出现狗的情节。
也许是如此吧。
不过,这部片子可真够又臭又长的了,2小时26分钟的片长。在我看来能剪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整个片子我最欣赏的只有两个船谁按按钮对方就炸,可是谁都没按。挺有震撼力的。朋友说,恰恰这个情节好莱坞的片子里常用。他最欣赏的是医院炸掉那一场戏,罪犯小丑在街上的那一幕简直太经典了。我也注意到了这场戏,那个小丑按着手里遥控器,身后的爆炸一个个响起,炸着炸着突然不炸了,他晃晃手里的遥控器再按,爆炸更剧烈的发生。配合这一切的,竟是那个小丑的奸笑,是够经典的。
朋友说:凡是喜欢电影的80后没有没看过的,因为它是“入门片”。
我说,我设法搞明白你们为什么喜欢看。人文?特技?表演?明星?还是什么……
朋友说:技术上肯定没的说,再就是积起来的人气吧。动作。车足够炫,这算先进的了吧。我说:可见还是欣赏一种感官剌激。他说:还有简单的英雄主义。我说:这种英雄主义,国产片里也不少见啊。为什么没有你说的那种年青人的轰动呢?他说:国产片的英雄太假。我说:这个不假?他说:国产片人物塑造得让人不信。我问:这个可信?他说:这个明知道是假,但是假的让人信服。
后来这争论就走题了,争到了许多层面。
青年人愿意看《蝙蝠侠》这样的外国大片,确实值得我们研究,问一个为什么。不能不承认,美国的电影从业人员是相当聪明的,他们把自己想说和要说的一切十分巧妙地包装在一个漂亮的外壳里。他们把最新的科技手段在电影里发挥和运用到极致,造成一种新鲜、剌激的感官效应,然后把它推向全世界,非常迎合年青人追求的时尚生活方式和崇拜英雄的梦想。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影片有一部算一部,都是在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一点,欧洲认识得比我们的许多人都清楚,但是却抵制不了。因为美国的国力和文化的强大,它的一切就是对今天的世界年青人有吸引力。这在当今世界上,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霸权主义。
想抵制好莱坞?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