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之道

标签:
校园杂谈 |
大学生就业之道
石亚光的忠告,有些道理。供各位青年学子参考。
俗话说,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一定可以改变自己。企业遇到经济危机,用工意向减弱,但企业并不会因此而放弃人才。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真正的人才。这几年,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增,人才、人力需求与引进一直成为企业心病、社会的关注焦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也为此焦头烂额。2008年的经济危机,其实也正好解决了这一大难题。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对企业人力资源重新整合、练就内功、养精蓄锐。这是哲学家常说的“危险中的机会”。
这种机会哪怕是满天飞,首先需要的是自己应有慧眼来发现。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练好一双识别就业机会的慧眼是首要任务。怎么练?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佛学里边所说的“静止、虑观”。佛学的解释是:静止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止住;虑观就是把外面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今天我们不研究佛法,故不多作表述。转换成现代的语言,本人领悟为:静止就是定位,根据自己目前的阅力、能力、技术力、适应力来定位,自己最能适合的是做什么。这里有个因果关系:因为你能做什么,所以社会为你创造了你能做什么的环境。正因为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懂这个因果关系,导致了进入社会后高不成低不就,白白浪费了美好时光。虽然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做的,但社会不一定给我们创造环境。不要抱怨社会的不公,造成这种事实也许是我们的能没有让社会充分相信,我们还需更加努力。大家一定记住,不要期待任何人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正因如此,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的能,这就是定位。
定好位,看准了机会,再去把握。注意了,我用的是把握,而不是抓住。为什么?“把握”是有一个尺度,而“抓住”就必须得全力以赴。对于一个机会而言,我还是比较赞同大学毕业生用相应地尺度来把握。在把握的过程中,根据感觉适时发力,这样才会抓得更紧、抓得更有价值。如果一有机会就用力去抓,久而久之,你就会筋疲力尽、抱怨连连。
对于专业问题,现在很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很执著。在此,我奉劝大家,专业只是作为学习上的一种分别,无法真正说明学到专业就是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一技之长。比如说学医学的人改行为作家,学理的人改行从事哲学研究、学文的人更精通企业流程管理,做了企业高管,这都是很正常的。对于就业而言,要的更多的是德性与智慧。德性能使你获得更好的人缘与人脉,而智慧能使你快速提升自己与社会的融合能力。大家注意了,在这里我用的是“与社会的融合能力”。这个融合能力才是你以后在社会上大显身手的工具。
现在,来总结一下上面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如何在这个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呢?简单地说就是停止对薪资的妄想、停止对专业的分别、停止对岗位要求的执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清楚你所要面临的环境。静下心来获取你真正所需求的东西——社会阅力与经验,该是你的一定是你的,不会迟来、也不会早来,中国人讲究的是一切都恰到好处,刚好适合。如果你强求,那一定会额外地消耗你人生的元气,到最后就只剩一个“悔不该”。
(我长期从事企业管理教育,如大学生们认为上述言论对就业有一些作用,可以由学生会联系,我愿无偿地为你们分享一些实践与观念。能为你们进行一些有益且正确的就业指导,我实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