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概念的混乱

(2008-11-21 06:32:11)
标签:

侃电影

文化

娱乐

分类: 电影世界

电影概念的混乱

大片小片的概念,原本就是混乱的。

何为大片,又何为小片?第一种说法是按投资区分,投资上千万的或上亿的被称为大片,反之为小片;第二种说法是按摄制的场面区分,场面大动员了成千上万群众演员参与的被称为大片,反之为小片;第三种说法是按特技效果造成的震撼区分,特效震撼的被称为大片,反之便均为小片;第四种说法是看用了多少大腕,用得多的或者用得是最红的便被称为大片,反之为小片。好像这种区分已经成为国内约定俗成的概念。

其实这是一种概念上的错误。

真正的艺术从来也不以投资多少、场面大小、演员知名度高低来区分的。能够经得起大浪淘沙,能够永存于人们的记忆中,能够载入电影艺术史册的,才是真正的大片。那些过眼烟云的热闹,充其量也只是影戏玩意而已。就中国的百年电影史来说,看看能够留下来的究竟是哪些片子吧。当年热闹非常的《火烧红莲寺》可谓投资不少、场面也不小,拍摄时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然而它就是占不上位置。那部原本由美国人陈凯歌拍的冒允中国电影的《无极》更是在中国电影画廊上留下了嘲笑。鬼才导演张艺谋至今的作品中能够被人们的称道的还是他早期的《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他的《神话》、《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什么《美洲豹在行动》、《古今大战秦俑》之类被戴上“大片”帽子的片子,则只能是玩意儿而已,不是艺术。

这种类似的概念混乱,往往是先由某些“理论家”们胡吹乱喊,然后遗害民间的。

片子原本就无大小。美国的《音乐之声》《巴顿将军》从未被称谓过“大片”,然而它在美国电影的地位乃至在世界电影的影响就是无可撼动。它们在艺术上是巨人。中国的《冰山上的来客》、《林则徐》等也从未被称谓过“大片”或“小片”,然而它们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峰,我看至今也没有哪部同类题材的影片超过。这才是巨片,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艺术美和艺术造谐。

概念的混乱,往往使人无所适从。

好像不拍前面说的符合一二三四方面条件的“大片”,就等于没拍电影,就等于跟不上形势,就等于被市场淘汰。带来的恶果就是投资少的、场面小的、演员不大出名的片子不被待见,那怕你拍得再好也等于“零”。在圈内圈外这种几乎“舆论一律”的引导和压制下,中国电影只有在不知所措中徘徊而迷失自我。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并且还在恶化之中。

不说了。郁闷。

现在,又出来一种说法,说是只要票房达到多少多少历史高度的,也是一种“大片”。真是令人晕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贺岁片的对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