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元素的滥用

(2008-09-04 05:00:34)
标签:

木乃伊

侃电影

娱乐

分类: 电影世界

中国元素的滥用

评《木乃伊—3

在长春放电影院看《木乃伊—3》,是一种视觉享受。

电影是必须得在电影院看的。这是我看完这部片子的第一感受。它的特殊视听效果,实在是达到了极致。再一个是它使用的中国元素引起了我注意,所以看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在看之前,知道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看后果不其然,我理解了为什么会如此。

近来,中国元素成了美国好莱坞大片竟相塞进去的装置。

 

中国元素的滥用

 

前不久《功夫能熊猫》的成功,引起了国人的兴趣和自豪,觉得美国佬也开始理解中国文化了,竟然把中国元素的故事讲得如此烫贴,让中国人看了极为舒服的接纳了它。可是这部《木乃伊—3》却让我怎么看着都不舒服。原因在哪里呢?我以为,根本问题出在了对于中国元素的滥用上。从影片中出现的帝陵中的兵马俑军阵来看,这是秦汉时期的“木乃伊”。把兵马俑木乃伊化,这本身就有些不伦不类,最主要的是通片把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全部“简化”为独裁和复仇。杨紫琼逾两千多年守候着“永生池”,依然不忘找已经化为“木乃伊”的“秋王”为丈夫报仇(奇怪的是她守着“永生池”却不喝那“永生”水");而已经变为骨骸的奴隶们也似陈涉吴广起义一般揭竿而起,冲向“秋王”的兵马俑军阵进行生死决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竟然是西方的文明在唤醒他们!让人目不忍睹的是,这些打着“考古”旗号的西方人,可以不要一切文物而直奔那个什么“球”。为了这个“球”他们可以横冲直闯地进行破坏。这哪里是考古?分明是掠夺!看到这一切,我们在视觉上能感到舒服吗?

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文化慨念,即:文化殖民主义。

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电影是被当做“装在盒子里的大使”来定位的。美国的好莱坞所制造的一切,绝对是美国价值观的视觉反映。现在可能有些人不大赞成这个观点,认为这只是“文化交流”,不存在推行殖民文化;也有人认为“文化与政治应当分开”,电影就是让人乐呵乐呵而已,没有政治。我不想对此进行批驳,因为那不是本文的主旨。在“大革文化命”的年代,我曾经有幸看到过一部伪满映拍的片子,名曰《水浒》。这是根据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改编的一部影片,编剧和导演甚至主要演员全部是在伪满映工作的日本藉演职员。这部片子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拍起,直到他倒拔垂杨柳、野猪林救林冲。最后他来到了杏花村。村里的老员外痛哭流涕地向他讲述自己的女儿被山大王逼婚的难心事。鲁智深听罢拍案而起,拔刀相助。他假扮新娘,坐上花轿打进山寨。洞房花烛夜,他生擒山大王。押着山大王下山后,那位大王疾声呐喊:“山上的弟兄们,你们下来吧!”影片至此结束。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处于最艰苦的1940年利用中国的古典名著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其用意还用多说吗?这是相当典型的“文化殖民主义”的例证。纵观《木乃伊—3》所给予我的感受,没有伪满映拍的《水浒》那么强烈,但是那种用西方价值观来启蒙中国文明和唤醒中国文明的傲慢,却让我十分的反感。在不经意儿间推销美国的价值观,这就是他们的所谓“普世原则”。

对于近来西方特别是美国电影中滥用中国元素的作为,我们不能傻呵呵地享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文明的底线是不能弃守的。

警惕啊,西方并不单纯的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