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应定为中国体育节
(2008-08-08 04:23:09)
标签:
体育文化 |
8月8日
应定为“中国体育节”
这是梁天明的建议,坚决支持。
我查遍所有资料,中国人过的节日很多,有春节、妇女节、情人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圣诞节,还有植树节、愚人节、护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还有我们没有听说过的国际麻风节、国际气象节、国际盲人节、中国记者节等等,惟独没有“中国体育节”,虽然国际上将6月23日定为国际奥林匹克日,将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国际上也没有“体育节”。
体育运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无论从规模,还是在水平,都已举世瞩目。奥林匹克精神也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对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公元前776年有史可查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那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长度约为200米的赛跑;到1896年在历史名城雅典举办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9个运动项目、13个国家参加;再到如今2008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共28个大项、302个小项,20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历史漂亮而有意味地圆了我们的百年之梦,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的文化精神是相通的。奥运会对中国来说,从筹备上我们整整忙碌了7年,在民族情感上我们整整盼望了100年,在人文精神上我们整整对应了2000多年。奥运火炬熊熊不灭,奥运会精神生生不息。这个夏天,全世界重逢北京,可谓思绪万千,感慨非凡!
生命之美就在于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着。而体育,则集中了生命运动的精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作为一名贵族家庭的孩子,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对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他拒绝了家人为他在军队中谋取的职位,还放弃了前程似锦的仕途之路。他相信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关系。正是基于这一信念,他在31岁时宣布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并激情洋溢地创作《体育颂》,毫无疑问,这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于体育的最佳颂词。他在文中写道:“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你象是容光焕发的使者,向暮年的人微笑致意。你象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顾拜旦将体育比为美丽、正义、勇气、荣誉、乐趣、进步、和平。“啊,体育,你就是进步!为人类的日新月异,身体和精神的改善要同时抓起……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它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会互相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其实也就是体育精神。简短精要,蕴涵丰富, 它不仅阐释了不畏强手,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鼓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甘平庸,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多年来,这一口号鼓舞激励着人类和世界。体育是运动,又不止于运动!
古代200米的赛跑,穿带盔甲和驾着战车的比速,摔跤,拳击,骑野马,这些古代项目通过奥运会的形式而达成“神圣休战”,缓和了各国间的关系,增加了人和人的友谊和团结。今天,联合国向全世界再次呼吁“奥林匹克休战”,希望有关各方在奥运期间停止各种敌对行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但是它为全世界的青年人像亲兄弟一样欢聚一堂提供了机会。”罗格此言极是,那就让我们尽力去接受和平,极力珍惜欢聚一堂的机会!2008北京奥运会更全面系统地张扬着奥林匹克精神,构成了现代人类社会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中华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已,使世界大家庭不断进取,和谐美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射击的第一金开启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奋进史。从雅典到北京!中华民族等了整整112年。从1984年的第一枚金牌到如今中国运动员已获得整整112枚金牌。112年与112枚,不是简单的数字巧合。从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首次派出运动员刘长春一人参加,到1984年重返奥运赛场中国体育代表团225人,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1099人。北京奥运会的很多符号对应了奥林匹克精神,会徽中国印、火炬祥云、金牌金镶玉,无不凸显了中国文化精神,奥运的舞台是世界文化交融的舞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从体育中感受到一个精神的存在,没有什么比这精神所传递的力量,更动人心魄。
因此,强烈要求将将8月8日法定为“中国体育节”!支持的请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