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的豪赌

(2008-07-06 08:49:12)
标签:

侃电影

娱乐

分类: 电影世界

赤壁的豪赌

是否关乎中国电影的生死

《电影世界》上刊载文章,标题即很引人瞩目:《吴宇森或中国电影的豪赌》,文章的核心是说投资五个亿的电影《赤壁》已经把吴宇森本人和中国电影推到了关乎生死的悬崖。夏曦小子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按语中说:“无论《赤壁》成败与否,它都将是一部改变中国电影现状的电影。或者说,它已经不单单只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而变成了一场豪赌。一千八百年前的那场大战,孙权赌上了父兄的基业,没有基业的刘备赌的则是自己的脑袋。而一千八百年后的这场豪赌,赌注则是一个导演几十年的声望和一个国家整个电影工业的气数。赌局揭晓的那一刹那,每一个人都将为之屏住呼吸。”我看了《电影世界》上这篇关于吴宇森和中国电影豪赌的文章,感觉是太过于把吴宇森本人和他的这部影片看做是中国电影的上甘岭了。

中国电影应该说已经在低谷中游弋得太久了。因此,寄希望于某个大牌导演和某部巨额投资的影片都是有情可原的。中国电影需要大片,但是中国电影更需要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的大片。《无极》也好、《十面埋伏》也好、《夜宴》也好、《满城尽带黄金甲》也好,失败都恰恰失败在这一点上,而不在它是否有大牌影星加盟,是否有宏大的场面和精彩的特效。吴宇森的《赤壁》是否成败其实就维系在这个关键点上。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面,将《电影世界》上的这篇文章转贴一下,由于它太长,我只截取了它最后一段:

 

 

从《英雄》开始,华语电影算是进入了彻头彻尾的大片时代,大投入换来大回报的代谢过程虽然经常被人诟病,但总体而言,运转仍算正常。不管是日益增长的电影市场为一部又一部大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还是乱花迷眼的大制作们为电影市场撑起了上升的空间,华语电影市场这几年来,总还算是一番太平盛世的安乐景象。但也早已有人断言过:为大片掘墓的,必将是大片自身。我们的大制作风潮席卷影市的同时,确实也产生过《无极》、《十面埋伏》这种大而不当的怪胎。而耗资三个亿的《投名状》竟然在与成本只有区区八千万的《集结号》的角逐中败下阵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为其后来者们敲响了警钟。耗资超过五亿的《赤壁》是华语电影史上当之无愧的最大号中军楼船,虽然气势恢弘,但却也暗含着尾大难掉的隐忧。分为上下两集上映,虽然看似有利于更大限度的收回成本,但万一上集反响不佳的话,下集到底能于年底一众强敌环伺中收割多少票房,实属未知之数。诚如中影老总韩三平所言:如果赤壁能达到料想中的高度的话,则势必将推动中国电影整体产业发展,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一次,票房的东风真的不与吴公便,华语电影史上最大的投资真的变成了最大的惨败。那么,观众对于“大片”的信心势必将无可救药地坠入最低谷,而“大片”若是难以为继,又缺乏短小精悍的中小成本充当蒙冲斗舰的中国电影,可能就会在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中一下子落入被动挨打的不利态势,甚至可能会造成刚刚步入上行轨道的中国电影工业裹足不前,甚至大幅倒退,而这一结果对于整个华语电影界来说,恐怕都将是灾难性的。

这把火到底烧不烧的起来,也许将决定一个时代的延续,或者终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聪明小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