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文化乱谭 |
豫之旅[10]
文化因名人而传承
河南历史上的名人之多,数不胜数。
到河南旅游,当然少不了拜谒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们。在龙门石窟景区的东山就有唐朝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坟墓“白园”。游览完了香山寺途经白园。因为已经到下午四点,也因为不断的爬台阶而疲劳至极,所以我进到园门先打听从哪个方向可以直接到达墓地?门口的收票员指了指大门左侧的小山。于是我便再次开始爬山。那台阶真是险要,有一处竟只容得下一只脚。爬过之字形的小径后,便是稍微舒缓一些的台阶。抬头一看果真到了。白太傅的墓非常简扑,高台阶之上是一道石牌坊门,过了牌坊迎面便是墓地了。清朝时立下的墓碑上书“唐太傅白公墓”。墓的左侧立有一块巨石,记载着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白居易不但是个大诗人,还是一位在安史之乱中带兵打仗为保卫大唐王朝立下战功的将士。实在令人起敬。他的长诗《琵琶行》曾一直是我咏诵的名作。
后来,我又先后拜谒了关林、玄装故里、白马寺这三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遗迹。
关林始建于汉末,迄今已经有178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杞合一的古典建筑群。关羽被曹操杀害之后,身首分家,首级在此安葬。关公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民间和统治者当做“忠”“义”“仁”“勇”的化身,以至被推崇为神,从而成为一种“司名禄、佑科举、治病消灾、驱邪避恶、诛判罚逆、招财进宝、兹护商贾”的信仰文化。华夏大地上几乎无处没有“关帝庙”,而且香火之盛并不亚于任何一处寺庙,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连那些大小店铺都供奉着拎着大刀的关公。这真是世界少有的一种奇观。进入关林,与其他庙宇相似,所不同的是他的坟冢四周那上千年的松柏,气象万千,不亚于山东的孔林。有意思的是他的坟冢正面有一处可以投币的两个开口,男左女右,说是可以消灾避邪求得关老爷的保佑。居然有相当多的游客信奉,大把大把地往里投币。呜呼,这敬仰变成迷信之后便不值得提倡了。
中国人大多是通过《西游记》知道有一个大唐和尚玄装的。玄装故里,就是他的诞生地。故里中保留了他出生的房屋,据说是原物,没有毁于历史的烟尘。在后修的各种殿宇中陈列着他出行西域和印度的各种资料,其中的一块通关印泥十分的珍贵,据说也是原物。唐玄装,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根据他的行踪写的小说,反映了作者扬佛抑道的思想。离它不远便是玄装的坟冢了。他的骨灰播撒在三处,一处在西安大雁塔,一个便在他的家乡这里,还有一处是在日本。这坟冢十分的简扑,只有一座碑矗立在冢前。我绕行一周,向这位和尚致以敬礼。
到白马寺的时候已经接近它关门的时间,所以看得比较匆忙一些。虽匆忙但不失重点,一般的大殿之类看一看即可,因为与所有的庙宇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历史。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史界和佛界称为“释源”“祖庭”。称“白马寺”的原因是在建寺之前的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遣使到西域拜求佛法,以驱他梦中梦到金人。永平十年,汉使与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回来,驭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大汉的首都洛阳。汉明帝亲自身迎奉。翌年便敕令在洛阳西门外建筑寺院,为了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命名为白马寺。离开时正赶上和尚们为一些善男信女做法场,那"阿弥陀佛"的歌声十分的动听。
访古而温故,十分的有意思。
“自由行”因为没有导游相伴,所以出行前是一定要先搜集资料进行阅读的。这样游览起来才感到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