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顾彬再次放炮

(2008-03-17 06:34:57)
标签:

文化杂谈

文化

分类: 文化乱谭
顾彬再次放炮

   头一次听说顾彬是去年。 

    2006年底,德国汉学家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的批评曾引起广泛争议,我也在这里摘登了他的言论和我的看法。近日他在澳门接受采访时再发尖锐之声。这一次,他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文坛的普遍现象———作家写剧本。顾彬认为,剧本不是文学,由于对创作的限制太多,作家一旦写了剧本也就丧失了对文学的崇敬和起码的尊严;他还指责中国作家不学无术,一有空就喝酒、吃饭。

    针对顾彬的言论,我想说的是一句是:剧本也是文学。不然,他如何评价他的祖国伟大的戏剧文学大师席勒的作品?难道也不是文学?看来,这位老先生把“文学”只界定为小说和散文之类了,因而也限定了自己的视野。他对“文学”的理解是狭义的。不过,对于中国的作家是“多面手”这一点,不光是顾彬这样看,我们的近邻日本的理论家也有与他相同的看法。不过,日本的评论家到没有说剧本不是文学,而是说:作家怎么能写剧本呢?用心不专一,写剧本应当是戏剧家的事。按照他们的观点去看待的话,政治家也不能有文学作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那些文学大家便都成了不务正业的“混混”,例如屈原,李白、欧阳修、王安石……。可见顾彬的观点是不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历史的典型反映。

    顾彬的新言论在中国引起与去年同样强烈的反映。

  著名作家、曾为《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担任编剧的王海鸰,算是作家当编剧的典型代表了。虽坦言创作剧本对作家创作是有影响,但王海鸰认为顾彬的观点比较草率,“我是无名小辈便不提了,但老舍、张爱玲名气够了吧,而且话剧剧本比电视剧剧本受限制更多,如果老舍、张爱玲名气还不够,契科夫够了吧,这些前辈都是既写小说又写剧本,也没见得影响他们成为著名的作家。”王海鸰称小说和剧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是作者如何调整自己,说什么“写剧本就丧失尊严”其实是那些所谓捍卫纯文学的人多虑了。

  相比王海鸰还算客气的反对声,文化批评家何三坡则丝毫没有给这位著名的汉学家留情面。“顾彬就是一个摸象的盲人,而他的诚实让他显得更加有趣。老实说,我非常喜欢这个有趣的德国人,他向往中国文化这头大象,但很遗憾,他摸到的是这头大象的蹄子,他还一直在积极举手发言,他的声音尖锐刺耳,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呵呵。说得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