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闯关东》
开年大戏《闯关东》全剧终,热议不绝。
好看,是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关东的神秘、关东人的豪情、关东山河的壮丽,都成了吸引人的因子。戏中在炮火中审判森田物产的地场戏十分的精彩,尽管亡国在即,但是正义的法官依然进行了维护祖国尊严的宣判。真是无比的悲壮。
然而,戏的硬伤却随处可见。
作为开年大戏,这部片子为了配合现在的需要十分勉强的絮叨着“和谐”。朱开山这个主人公在全剧四分之三的篇幅里以窝囊的面孔生存。正因为此,编剧利用剧中人物的嘴一再说他是个“大英雄”“老英雄”,就让人无法接受了。“和谐”在戏里成了窝囊的代名词。编导在处理朱开山对一郎的态度时也陷入了自我混乱中。当他知道一郎为森田物产夺取了山河煤矿时,对一郎叫他爹明确的回绝说“改称呼吧”,当他病倒在床时,又伸出四个手指头说自己有四个儿子,又把一郎算在了内。当着一郎以死把证据交给老朱家后,朱开山对他的大义没有任何言语,却对出卖了朱家的大儿子朱传文那么轻易的就原谅了。这让人难以理解。
森田知道一郎可能要发生动摇,指使鹤鸣会的日本浪人要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可是在戏中一郎却完全可以自由的跑来跑去,多次出入朱家,最后竟把日本人最害怕的证据也交给了朱家。这“严密监视”成了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和大漏洞。
缺乏常识的硬伤突出的表现在“炸煤矿”上。朱开山说,把山河煤矿炸掉,绝不交给日本人。如果它是巷道、是钭井,炸掉它还有意义,朱开山的这个“炸药掉它也不交给日本人”还显得挺有民族气节。但是戏中表现的山河煤矿是个露天矿,开采本身就是要靠炸来进行的,戏里也多次出现炸采的爆炸。现在朱开山说“炸了也不交给日本人”,而且问他三儿子朱传杰“炸了没有”,还当着森田的面说“你别想得到它,我已经把它炸了”……岂不成了笑话?你炸了,岂不是正好帮着日本开采了吗?
呵呵。这部戏可以改名叫《山东人》。据说播出期间山东全省万人空巷。好。
挑毛病并不是要否定它,而是希望所有的创作者今后认真点儿再认真点儿以向观众奉献出真正的艺术精品。这部戏是好戏,但是离精品就是差这么一点儿。所以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