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 |
分类: 指点江山 |
中国编剧也叫苦:行业“霸王条款”太多
美国好莱坞编剧的罢工事件近日闹得沸沸扬扬,6日有记者采访了国内多位编剧,透露国内大多数编剧同样遭遇不公平待遇,“国内没有编剧协会,没有相关的法律去规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很薄弱,所以拖欠、抵赖稿酬,剧本遭剽窃的事情时有发生。
”
编剧酬劳占投资不到10%
行业“霸王条款”多
某知名编剧抱怨:”编剧行业"霸王条款"太多了。”他列举了最常见的几条“罪状”,其一,编剧基本没有发言权,任由制作方与导演摆布,剧本修改要达到投资方要求的标准为止;其二,剧目不开拍不给编剧税后的酬金,这其实就是变着法儿拖欠稿酬,因为首先,质量的认定标准十分模糊,完全由对方说了算;其次,开拍与否无法由编剧决定。很多人拿着剧本四处找资金,拿不到钱就不给编剧稿费,甚至不经编剧同意倒卖剧本版权,把拍摄中的难度和风险转嫁给编剧。
名编剧的声音
海岩:编剧连技术人员都不如
“不要说导演和演员,编剧现在就连一些技术人员都如不如。”海岩告诉记者,这其中存在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比如我签约时,会特别在合约中注明,我的台词、细节都不能修改。但是现在很多编剧如果跟人家提出这样的要求,人家很可能就不用他了,因为现在的市场还是编剧的供应大过需求,大部分编剧还处于找活儿干的状态,目前是一个买方市场,编剧维权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海岩坦言,国内编剧的地位问题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王海鸰:建议创建剧本资料库
作为圈内另一位大牌,创作了《牵手》、《中国式离婚》等剧本的王海鸰认为:“大多编剧都会面临投资方和导演对剧本进行所谓"二度创作"的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方和导演都有这个能力。可由于他们有决定生杀的大权,所以编剧只能忍气吞声。另外,如果剧作成功,投资方和导演会说这是他们"二度创作"的结果,如果失败,则一切责任都是因为"剧本太烂",编剧无从伸冤。”王海鸰认为应该将编剧的原创做成一个资料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剧本的保护以及对编剧的尊重。
刘震云:担任编剧有三个条件
刘震云是国内有名的编剧,他编剧的影视剧有《手机》、《一地鸡毛》等。刘震云称,在全世界范围内,影视业对编剧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影视编剧的所得远远不及他们的付出。但他也遗憾地表示,国外有编剧协会,而中国没有,所以即使国内编剧有不满,也很难表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