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化之痒

(2007-10-27 04:50:15)
标签:

社会/纪实

分类: 有话就说
数字化之痒

    近来,本市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信号转型,不知是由于哪方面的原因,这原本应当是好事的事却引起坊间怨声载道。细听了一下,这怨声主要有二,一是电视垄断带来的。人家不愿意数字化,那么就只能看六个模糊信号频道的节目了。有线电视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管服务的好坏,你不接受也得接受。他说是多少个台就是多少个台,他说收多少钱你就得交多少钱。客户绝对没有选择的自由。二是,电视生产厂家与电视台之间的各自为政。电视机生产厂家宣称他们的电视机是“数字”的,是“数字高清”的,可是这数字电视机却绝对看不了数字电视,你非得买电视台发放的机顶盒不可,否则你的“数字高清”电视机就是瞎子一个。这种情况还不只出现在电视行业,电脑也是如此。每台电脑都内置着“猫”,可是你如果要办宽带想上网,对不起你不买网络公司的"外置猫",就别作上网的梦!电脑内置的"猫"也便成了摆设,绝对逮不着"耗子"。

    看来,行业垄断还真是一堵高不可越的墙。

    这堵墙阻挡着“以民为本”的实行。在相当范围内,其实“以民为本”还只是个口号,与真正落实有着不知多远的距离。举几个小小的例子,就可见一斑:街道上的红绿灯在较大的十字路口还有左转弯右转弯的提示,行人可以耐心的等待这“弯”转完了再过马路,可是在其他的路口却绝对没有这个提示了,当着绿灯行红灯停的变灯之后,行人刚要过马路,那左转弯或右转的车便跟着屁股跑过来,频频出现险情。这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就颇为让人起疑了。而一到冬天大雪之后,扫雪车也好、扫雪的清洁队也好,光扫马路上的雪,而人行道上的雪是绝对没有人扫的。因而,不断有人在人行道上摔跤也就没有人管了。这两个例子都不过是“小事”,可是一滴水见太阳,以民为本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落实的。

    之所以由电视的数字化转型说到其他,着实是因为好事往往带来不大理想的结果。原本完全可以在全部发放机顶盒之后全市统一转换信号,可是偏不,非要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转换不可,结果闹得信号混乱不堪,电视屏幕成了马赛克,声音时断时续。一些家里只有老人的,便楼上楼下的跑,请明白人来诊断。而明白人也只好说现在全都是电视台的毛病。这下热闹了,电视台的维修人员不分东西南北的乱跑四处救火。原本完全可以像电脑业那样,向用户发放“路由器”似的东西,以便让家里有多台电视的用户可以分机看这数字电视,却偏偏不干,非得让你以五百、六百的高价去再买一台或两台机顶盒不可,否则你就甭作个性化看电视的梦!

    这数字化之痒还着实很历害。

    看来,以民为本也好以人为本也好,都不只是说说玩的。要落实它着实要下很大的力气。

    最重要的是,电视台这个数字化转换采用“鸡盯鹤”的办法搞究竟浪费了多少资源(国家的、企业的、个人的),有谁算得清?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事却偏偏打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旗号干出来,真是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