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兄弟》印象
上瑜看了片子写的影评。转来。他现在在长影,所以转他的影评就更放肆了。呵呵。

刚走进影院的时候,我以为进错了厅,银幕上一个白领慵懒地被闹钟吵醒,整衣、下楼、开车……平淡得像在看电视剧——那白领正是我们久违了的电视剧记忆苗侨伟。
当在泰国街头的一声枪响,击碎了电视里面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从影片一开始兄弟情谊的这种质疑达到顶峰,荒凉的街道、紧张快捷的剪辑影像、枪声惊起的鸽子和尖耸的教堂,让我们试图去寻找当年的那个江湖,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兄弟都不是亲兄弟,而是一种江湖义气。
严格说来,这称不上一部剧作完善的作品,经常的拖泥带水、偶尔的画蛇添足,让整个影片并没有达成它想追寻的有张有弛的愿望。比如于荣光一角,这是整部影片最失败的一个角色安排,甚至还不及一出场就被撞死的林雪给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安排在北京大学拍摄的那一段,简直让人受不了,这样的画蛇添足完全可以不表嘛,你总不能用凑足影片时间的理由来搪塞吧。
宋导说,这是一个有点追寻类型统一的片子,警匪中带点黑帮,还有点整合悬疑的元素。正因为是这样,要整合的太多,使得整个片子基调不是很明显,前面表述一些无谓的情节过多。观众花钱希望要在一两个小时内都看到每一个有用的镜头,看到香港电影紧凑而暴力的特色。整合类型是可以,但不能是形式上的整合吧。在平和的叙事中没有加入浅埋的紧张情绪,观影过程中有些让人出位脱离电影的感觉。
总体来讲,整部电影的演员表演都非常不错,尤其是扮演哥哥的苗侨伟和扮演弟弟的陈奕迅。苗侨伟的出色演技,在情绪控制上拿捏得当,把身处黑色高位上的心狠手辣和面对兄弟时的善良心境之间的矛盾演绎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苗侨伟这次演出是一个亮点,对于熄影20年转行经商的他重返影坛,能表演如此驾轻就熟难能可贵。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像华仔一样惊叹:“他当了这么多年老板,每天应酬那么多,还能保养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以前他演坏人演得很到位,在这部电影里他表面上还是一个坏人,但其实是身不由己,骨子里是有情有义的大哥,演完这部电影,他可以演好人了。”当年的杨康终于得以平反。
还有一个在电影中表演突出的就是陈奕迅。我仔细查了一下从陈奕迅触影伊始他的表演套路,从最初和王志文合作的《枪林恋曲》开始,《神经侠侣》这类的片子一直下来,包括在《江湖告急》中的客串,他的表演总是不温不火但又找不出破绽。在这部电影中,陈奕迅的表演套路依然延续了既往的风格,不过在具体的内心挣扎上开始下了功夫,值得赞赏。但整体来讲,他的人物中缺少一种霸气,在我们感叹香港新生代演员赶不上当年如“五虎”一代演员的时候,陈奕迅仍需磨练。但我个人对他抱有很大期待,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刘德华。
影片个别场景的处理还是可圈可点的,灵堂夹手一段,在泰国街头一战,在阿九被内鬼推向阿舜(陈奕迅)车头被撞死一场,以及苗侨伟处理对头势力的所有段落,张力都足够强劲。唯一的遗憾就是造型艺术的弱项使我们常常能在香港电影中欣赏到的暴力美学没有得到尽情张扬,这一点应该是导演的责任。
影片的结尾也过于圆满,和影片前面所铺陈的那么多悬疑相比,结尾过于仓促,有点豹头蛇尾的感觉。
但总体来说,影片不失为本年度很值得关注的港产片,很有看点。
(注:由于到影院时堵车,到了影院又去了趟“解忧室”(厕所),导致影片前几分钟没看到,林雪怎么死的不清楚,评论有失偏颇敬请原谅,改天买碟补上)
名词解释
“无线五虎将”
1983年9月,无线台推出综艺节目《星光熠熠劲争辉》,网罗了无线台所有的当红明星出演。
刘德华、苗侨伟、黄日华、汤镇业和梁朝伟五个人合演一个节目,表演杂技,组合名字叫“无线五虎将”。
当时,“无线五虎将”几乎包揽了所有无线制作的武侠剧的重要角色,成为电视圈最红的明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