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情怀
怀旧,是每个人都有的思绪.
对于老电影的情怀,许多上了点年纪的人都有。为什么他们那么怀念老电影?这个问题就值得思索了。章之维在他的博文里提出了这个问题,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同行们和影迷们讨论。他的文章原址在http://vip.bokee.com/20070930393395.html
下面是他的原文:
央视此前有个专门介绍老电影和演员的节目,由小崔主持,我很爱看。爱看的原因是,很多介绍的老电影都看过,通过这些老电影可以使我回忆起儿时的岁月,这种回忆是甜蜜、隽永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演员、导演的人品和艺德,每每使人感动和受益。
儿时在农村看电影,一年看不了几次,那是公社的巡回放映队在各村轮流演出。电影就是露天电影,四川人称之为坝坝电影,银幕就是挂在两根木杆上的白布。知道今天晚上要放电影,天还未黑就把凳子提前摆放在前面,抢占最近位置。那时看的都是黑白电影,彩色电影记得是八十年代后才看到过。那时看的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苦菜花》、《暴风骤雨》、《铁道游击队》、,《红湖赤卫队》、《小兵张嘎》等。这些电影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还记忆如新,每每回忆起来都感到甜蜜、激动和对儿时岁月无限的追忆。
近十多年因为电视的缘故,很少看电影了。近年来为弘扬主旋律,拍了一批电影和电视剧,很多电视剧拍的确实好,如长征、延安颂等。但有些电视上播放的电影就很倒人胃口,一些老电影如,《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都是经过重新拍摄的,这重拍的电影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假,从演员、服装、道具、场地都是一个假字,人为雕琢的痕迹太重,犹如写文章的急就章。就拿演员来说,战争年代的战士或老乡,应是面带菜色,电影上确是细皮白肉,穿戴整洁;就是台词也是远离生活,如果用艺术标准“真、善、美”来衡量,相去甚远,不真,何谈善美。
看这样的电影,犹如旅游看人造景观,外表华丽,但无法让人感到历史的内涵、少却了一份真实感、沧桑感和厚重感,根本引不起人们的遐思、回味,更谈不上感动。
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大部分都是武打、情感、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要弘扬主旋律,就要舍得下功夫,如前日热播的《井冈山》就很感人。反映主旋律的影视作品有了精品,不怕没有人看。这些反映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再现当年的历史真实,要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历史,了解自己的民族。如果大部分青年看电视时,把主要时间都花在看武打、情感、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等剧目上,那是很值得忧虑的一件事。
不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历史,如何激发爱国热情。不了解自己的民族落后挨打、被欺凌、侮辱的历史,怎能使人奋发、怎能产生全民族的凝聚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