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电影《暖春》
来自“文飞扬的专栏” http://vip.bokee.com/20070902376129.html,原题是“电影《暖春》,在欺骗谁的感情”,转载时我将它改为现名。这部片子我只是偶而断断续续的看了些许,所以我没有发言权。之所以转载,是因为它是另一种声音。在艺术上,我是主张百家争鸣的。他的观点,见仁见智。
听不少人讲,《暖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它主要描述了一对夫妻双双下岗,妻子不堪家庭困窘,离家出走,跟随一富豪走进都市生活,丈夫和儿子相依为命,后来丈夫携儿子千里寻妻,历经千辛万苦,生活挫折重重打击,最后妻子终于被丈夫真诚打动,回心转意。
不久前,在回学校的路上,有幸在大巴上看了这部电影,但是遗憾的是,它令我失望之极。
这部电影的缺点可归纳成两点:一`逻辑错误,二`巧合性安排的太多。
首先是妻子离家出走的问题。如果妻子真的绝情,不堪贫困的生活,与丈夫应该离婚才对呀,这样跟随富豪更名正言顺。然而在电影中妻子却以打工为名,抛弃了父子俩,也不与丈夫脱离干系,稀里糊涂跟随了富豪,这样写好像是与电影的最后结局埋下伏笔,但显然内容有点不符合常情了。试问君你如果是那位富豪,如果多年前的恋人突然要回到你的怀抱,却不与丈夫正式脱离关系,你愿意接受吗?
第二是富豪问题。电影中富豪显然没有结婚,所以当多年前的恋人与他重归于好时,他欣然同意。这有不符合社会常情。社会中有事业成功的三四十岁的男人单身吗?事实上成功的男人在这个年龄往往妻妾成群。退一步讲,该富豪有家有室,他愿意离婚后再与一个不愿离婚的女人在一起吗?
二、巧合性太多
首先是夫妻几乎同时双双下岗,这难道是人们时常说的“祸不单行”吗?并且下岗时还表现出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概,宁愿自己下岗,也要照顾他人。这又让人疑惑了,如果此人经常在单位帮住他人,领导应该提拔他呀,最基本的弄个劳模什么的,最后也轮不到他下岗呀!这样的好人下岗,我怀疑电影在侧面反应出社会的悲哀与黑暗——老实人没有好报!
第二是丈夫的千里寻妻。来到大连,租房子的房东,婚姻悲剧几乎与他相同,房东的丈夫在他女儿一岁时就抛弃了她母女俩出国了,这也太过于巧合了吧!难道社会中有很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况吗?这显然是为了突出故事的动人而有意的安排。
第三是“物归原主”。孩子拾到钱包,而钱包恰恰是电台主持人的。
第四是妻子的回心转意。父子俩离开大连,回到家乡,下火车后,发现妻子竟在同一火车上,也回来了。这巧合的不能再巧合了,虽然丈夫可能告诉妻子要回家,也不太可能告诉他坐几次列车吧!导演的安排让人怀疑妻子雇了私家侦探,探到丈夫与儿子回家的具体情况。
巧合,到处都是巧合,巧合的太多,让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缺乏真实性,很难让人相信。
在车上,不乏有两眼通红,暗中拭泪者,然而我却哈欠连天,这个档次的电影却让人动情,我只有怀疑部分观众的智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