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得不写的影评

(2007-08-24 05:15:19)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电影世界
不得不写的影评

    此贴来自徐敏http://vip.bokee.com/20070822368399.html

 

    影评很难写,写不好就变成了电影简介,所以一直未敢插足。平日喜欢收集光碟(当然是盗版碟居多,有罪啊),闲暇看上两片。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去年买的,看了好几遍,似曾有话要说,但又每每语噎难言。昨晚再次翻看,仿佛被雷击般记下了那位在肖申克监狱呆了30年之久的杀人犯瑞恩说得一段话,大意是:起初你恨它(指肖申克),后来你慢慢适应了它,并渐渐地喜欢上了它,最后依赖于它,这就是体制……

    我不知“体制”一词翻译的是否正确,我们不妨用环境这个中性词汇来替换它。每一个个体有被所处的环境慢慢同化的必然倾向,环境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看了肖申克监狱长的所作所为,使我想起一位公安领域的朋友说过的一段话:一个部门如果是10个人,其中7、8个刚直不阿,其他几个就翻不起浪来;但如果7、8个到处吃拿卡要,另外几个正直之人就被看成是白痴,不被慢慢同化就是自我孤立,最终被排挤出这个群体。曾报料的某公安缉毒科多人集体参与贩毒就是一例。另外,这位朋友还告诉笔者,平日里,民不举官不究,明知辖区内谁在偷车、谁在贩毒,全当“养着”,直等到每年年底严打指标下来,顺手摸瓜抓来完成“指标”,上上下下都有得交待,当然年终奖与这有否瓜葛不敢妄言。

    扯远了。在《肖申克的救赎》整部影片中,弥散着斯蒂芬·金这位恐怖小说大师的一贯气息。故事描写1947年,年轻的银行副总裁安迪·杜弗尼因涉嫌枪杀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处两个终身监禁,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他的余生。老油条瑞恩看出安迪有逃跑的迹象,因为他花了10美元在无所不能的瑞恩手里买了把小镐,瑞恩提醒安迪,如果凭借这把小镐想从肖申克逃出去,他得挖600年。为了让安迪既来之则安之,瑞恩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而安迪却坚信一切希望是需要自己动手创造的,“不忙着生存,就忙着死亡。”这让笔者想起与之产生强烈反差的尤奈斯库笔下《等待戈多》中的那两个人,整日无所事事抓耳挠腮上吊寻死地等待着戈多的出现。虽然尤奈斯库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卖关子说:我不知道戈多是谁,如果知道早就告诉你了。

    又扯远了。总之在这里总想将《肖申克的救赎》与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反躬自问,救赎自身,但由于笨嘴拙舌,只能是东拉西扯,揣着明白却难以成章。整部影片让我最为震撼的是那个名叫布鲁克斯的老人,他在肖申克里度过了50个春秋,但当他得知假释令后,竟像被关久了的鸟儿,笼门向它敞开,却已经不知如何飞翔了。一幕《警察与赞美诗》上演了,老布鲁克斯曾想刺杀告诉他被假释消息的狱友,换得继续留在肖申克的理由,可怜他到终连做恶的勇气和力气也没有了。50年啊,老布鲁克斯已经不想离开肖申克了,他已经适应并依赖了肖申克这里的体制——或说是环境。虽说肖申克的体制是非人的体制(环境),虽然老鼠喜欢生活在阴沟洞里的环境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但这就是环境的力量,再恶劣的环境都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将人同化。

    抱歉,再次扯远了。最终,老布鲁克斯在悬梁墙上用小刀刻下“Brooks was here”,以自缢的方式为自己在肖申克的岁月画上句号。当然,影片也有光明和不失黑色幽默成份,无所不能的瑞恩几次都在袒露改过心声中被盖上“不合格”假释的图章;滑稽的是,当瑞恩表示绝无悔意,决意要把牢底坐穿时,竟被假释委员会盖上“合格”图章释放了,看来逆反心理是我们高等物种人类特有的心理趋向。出狱后的瑞恩与成功逃离肖申克的安迪在墨西哥的小岛日哈塔尼奥相遇,那时整部片子里唯一拥有灿烂阳光的影像。

    这部根据作家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曾获得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虽然没能最终拿到小金人,但这不影响他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的十大巨片之一,被誉为电影史上伟大的无冕之王。看过此片的人就算笔者班门弄斧了,没看过的,此生一定要看,不然绝对遗憾。可上网免费观看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记[22/8/07]
后一篇:时事点评[23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