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系列15
剧本《花足球》
我至今也不大愿意称它失败。
因为我自信如果这个剧本拍摄了的话,将是十分别致的儿童体育片。然而它却没有拍。
1994年,有感于中国足球在世界上的各种比赛中接二连三的失败,我写了这个剧本。本子以一个小男孩与一只花足球的传奇关系,表达我寄希望以中国足球的愿望。因为主要“角色”是一只足球,它在我的剧本中是一个拟人化了的“人物”。这个“人物”自然不会说话。所以便决定了我不能按一般的电影剧本那样去写作,必须另辟溪径。搞它一部有声音的“默片”。所谓“有声音的‘默片’”,是剧本中没有一句对白,然而却有一切生活的杂音。在这方面,法国影片《红气球》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我看过这部影片,而且印象很深。可是再找碟子想重看一遍,却一直没有找到。我这个剧本写出来之后,十分的自鸣得意,因为写得确实很好玩,也很好看。我在剧本的前边特意写下了几句题辞:这是一个儿童片,当然是彩色的;它没有对白,但是却有声音。当时我给剧本定名为《圆的花足球》。
剧本完成后,我送给于彦夫看。这时,他已经到北京去,帮着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去了,不算是调动。很快,他来了意见,说他个人很喜欢这个剧本,只是里边的那个“球”恐怕就得用电脑做了。这个成本太高。知道他这个担忧后,我特地了解了一下电脑三维动画市场的情况,在九十年代初期三维动画一秒钟的制作费用最便宜的是3000元人民币。而我这个剧本里的花足球从头至尾都围着小主人公乱蹿,需要5400秒的三维动画跟着,光它就得耗去1620万!这在九十年代初绝对是个天价。后来,老于的女儿张宜庄把这个剧本给了儿影厂的文学部主任张之路,请他审阅。张宜庄是儿影厂文学部的编辑。张之路看了剧本之后来了一封信,说《圆圆的花足球》这个剧本写得很有意思,很有搞头,拍子拍出来肯定也会打炮。但是……这个“但是”后边的话很重要,他说:但是,制作成本太高。就这样,这个本子撂了下来。
后来,《电影文学》杂志把剧本要去发表。
曾经有一段时期,长影美术片分厂的厂长钟泉把剧本要去,说是可以搞成动漫大片。说是这样说了,也没见有后续的动作。也是受制于钱。至今,这个剧本依旧在蒙尘.
这个经历使我痛感中国电影编剧的不容易。剧本写作之前,居然必须得先找到投资,否则便会陷入无效劳动的黑洞里去。可是,我哪里知道能够拍摄它的钱在哪儿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