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系列12
剧本《新星》
1985年,柯云路的小说《新星》发表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编辑张育慧立刻将小说的电影版权抓到了手。厂里作为当年的重点片安排我和常彦将它改编出来,以便投入拍摄。常彦是优秀影片《保密局的枪声》和《心灵深处》的导演,经验颇丰,能与他合作是我求之不得的幸事。这也是我第一次与常彦合作。
我跟常彦分住两个不同的宿舍,相隔五里地,乘车也不大方便。再说,1985年的长春街头几乎还没有出租车。所以,我们只能今天到你家明天到我家,轮番移动进行着剧本改编讨论。我采用的是跟林农导演搞《金光大道》剧本时的办法,边讨论边形成剧本,讨论完毕剧本也即完成。这种作法很累,但是速度可以保证,何况厂里正着急着呢。我们的进度还不错,一个月后剧本的初稿成型,是为上下集。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变故。
中央电视台要插手录制电视剧《新星》。
厂里立即派人去北京和山西,找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协调。但是中央电视台死活也不让步,说什么:小说只要发表了就是社会财富,谁都可以搞。这么没有版权意识,真让人头痛!柯云路可能出于难言之隐,也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总编室主任梁恩泽为此事三下山西,三进北京,都没能扭转乾坤。而在此之前,厂里围绕着《彩云归》、《示橙黄绿青蓝紫》、《今夜有暴风雪》、《那片神奇的土地》……发生多起与电视台的纠纷,实在纠缠不起。更主要的是,在这一年电影的资本运作一改过去全部由国家投资,变为企业借贷。这让制片厂十分的不适应。不知道长影刚刚上任的新厂长闫敏军是如何考虑的,反正我和常彦得到了命令是:立即“暂停”。
这当然是下马的代名词了。
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由周里京主演的电视剧版《新星》。这部电视剧在播映当初十分的轰动。我和常彦写的这个剧本最后刊登在了《电影文学》杂志上。这也算是一个安慰吧。当年,我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抨击影视之间这种无序的题材争夺(那时还没有竞争),文章的题目叫做《电影现状面面观》。在文章中,我提出影视应当合流,统归文化部领导。然而事与愿为是文章发表后,在那一年的人代会上张XX将军借口“电影界失控”,一个提案将电影界扒拉到了宣传口,归并到“广播电视部”,该部也就此改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题材之争,却依旧没有解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