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回顾
电影《二小放牛郎》
现在的人们,大约没人不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支歌。
因为这支歌,我接受了时任安徽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方义华之邀,帮助他们厂修改《二小放牛郎》这个剧本。方义华是我1981年受邀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玩”的时候认识的。当时我在那里搞《特高课在行动》,他在那里搞《小倩》。在招待所里住钭对门儿,而且比我到得早。我一放下行李他就过来问候了。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后来,我请他到长影写剧本,并且根据他的剧本录制出了长影艺术史上的第一部电视剧《喜从天降》。再后来,因为他为四川的峨嵋电影制片厂搞出了著名的影片《焦裕禄》,被安徽省委宣传部任命为安徽电制片厂的厂长。
接到他寄来的《二小放牛郎》这个剧本后,我真的很为难。因为,关于王二小的资料只有这么一支歌。其他的一切都是零。这为创作这个题材的剧本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也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的空间。大量的内容只有靠其他抗日小英雄的事迹、靠我小的时候经历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感受与印象去进行补充了。于是,我开始查找资料,对原来的剧本重新进行架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了方义华交办的这个创作任务。
那个时候,象安徽厂这样的省办电影厂是没有拍片权力的,只能与国家承认的几个大的制片厂合作才能够“出品”影片。方义华和该片的导演选择的是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说是合作,其实也就是“挂标”,即“贴牌”拍摄,只要付出几万块钱的“厂标费”就可以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规定,但是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政策和体制。听说当时没有出品权的天津电影制片厂在贴牌拍摄的影片《凤凰琴》获得“金鸡奖”之后,该厂的厂长抱头痛哭了一场,因为荣誉成了人家的!
1993年,电影《二小放牛郎》由安徽厂与北影厂“联合摄制”完成。
片子拍后无声无息。十分遗憾。
遗憾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感到安慰的是,历史记住了王二小。在抗日战争的怒火中中华民族有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这就足够让日本法西斯闻风丧胆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