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作回顾:电影《皇帝和医生》

(2007-07-02 05:19:49)
创作回顾

电影《皇帝和医生》

    这是一部动画片,原名《医谕》。

    它是根据一篇古文改编的。古文很短,总计也不到500个字,说的是因为皇帝讳疾忌医,所以给皇帝看病的太医不能说真话,说了就要被杀头,于是只好说假话。结果皇上的病越来越重。当着他一命呜呼时才醒悟过来:让人说真话,才是保住自己圣体的良方。可是已经为时已晚。我十分喜欢这个故事。因为现实生活里这种讳疾忌医的事情发生的实在是太多、太令人震撼了。所以,当着时任长影美术片分厂厂长的钟泉找到我,让我根据这篇古文写一个美术片剧本时,我乐不得的欣然受命。

    此时是1990年的春天。

    我的古文底子尚可,在大学读书时古汉语和古代文选课的成绩在那时是满分“五分”。所以,看懂这篇古文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种什么方法来表现它。我历来信奉“创作即创新之作”的箴言,而且也信奉“创作是有感而发”的训语。因此,找不到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如不写。在其后的很多天里,我都在苦苦思索。一天晚上我正在看电视戏曲,《三岔口》里的两个演员摸爬滚打的功夫实在了得,忽然我的眼前豁然一亮,何不采用国粹京剧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个题材?!于是,我写下了一句话:不要对话,因为无语;但是要有京剧的脸谱和锣鼓点儿。有了这个界定,我很快便写出了剧本。写完了本子,我特地把导演王强找来,跟他说:你可千万要尊重一下我的这个艺术追求,不要让里边的人物说话,因为这个题材就是叫人没法说话;在动画设计上要吸取京剧脸谱的基本元素,把锣鼓点儿设计进来与人物的动作保持一致。这样,这部动画片就能有所突破。而且,没有对话甚至可以使它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让人体味到更深的意境。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这部片子拍出来之后,确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送审时,电影局的领导提出《医谕》的名字太“文”了,要求改得通俗一点。于是便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皇帝和医生》。其实名字这样一改,反到太露骨了。

    1991年在首届电影“金鸡奖”评选中,美术片《皇帝和医生》一举夺魁。导演王强和该片的动画设计陶欣一起赴常州参加了颁奖典礼。

创作回顾:电影《皇帝和医生》

颁奖典礼后在会场外留影。左起:党委书记黄世光、动画设计陶欣、我、动画导演王强   

     此后,我又陶欣合作搞了一部美术片《没毛的狗》,那已经是后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时事点评[200]
后一篇:日记[2/7/0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