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金庸闹博客
围绕着真假金庸的事,网上极其热闹起来。真的声明那假的写的《昆仑奴》《越女剑》是假的,假的声明自己原来就没有说这是真的写的。网上也乐得热闹,一会儿说是真的开了博,一会儿又求证真与假;一会儿说真的辟了谣,一会儿便说假的显了相。跟贴的、转贴的、骂街的、护帅的、爱才的,纷纷登场亮嗓吼叫着开锣。我站在一旁看了几天,发现这是一场好似事先安排好的闹剧。
思来想去,总觉得如鲠在喉。
首先,真的说自己从来也没开过博客,并且特别声明自己对电脑、对打字极其外行。可是却又偏偏开了博客,还在博客上发了声明,愤怒声讨那假的是冒允。这气生的是真的。因为金老先生早已经说自己“封笔”了,怎么会写出水平如此低劣的、连中学生作文都不如的《昆仑奴》来呢?所以,不排除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名誉。这事儿我画了一下魂。因为“金庸”的名字并非查大侠个人专有。别人叫一下金庸,并不能称为仿冒。再说了,此前新浪里不下20多个使用“金庸”这两个字开张的博客。不见这真的去打假,怎么这个“金庸”就得打呢?看来主要是这个假的要打的原因在于他写了武侠小说。他这一写,就让人误认为是真的开笔了。因此,这个假的不打不行。这样,我就觉得这真的有些理不直气不壮了。难不成除了你这位真的可以写武侠小说之外,别的叫“金庸”的人都不能写武侠小说了?谁写就是冒允自己,话不能这么说吧?
其次,这假的写的武侠小说居然有许多读者叫好,以至难辩真假,可见其水平不见得低到哪里去。是否与真的与那真的写的水平等量齐观,这并不重要,因为它原本就不是真的写的。所以,以“水平低下”来批评人家,就显得不大厚道了。因为金大侠的武侠小说并不是衡量一切武侠类作品的标准。那些在此事上凑热闹的人也没有必要拿着真假大侠的作品去分析那假的一方写作水平如何如何,更何况它原本就不是那个真的写的。我到觉得这位假的能够洋洋大观的写出来,而且还有许多人认为它像那个真的写的,就足见其有一点功力,就算是仿写也仿到了家门口。可见下了一番学习的功夫。此刻,我到觉得真的应当对那假的说点鼓励的话,然后告诉他:小子,师我者死。
再者,几大门户网站借机互相攻讦、推波助澜,使得事情复杂起来。那假的最先在“博客中国”出现,而后某个网站便攻击“博客中国”如何如何,而受到夹击的“博客中国”则声明自己在此事上如何如何。这下子赚来了不少的眼球和点击率。人气大增,广告费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起来。认真一瞧,到像是商业炒作了。一场原来没有什么价值的真假斗嘴,也飘弥起了些许铜臭的味道。
真假金庸之战,依我看没有胜者。
真的显出心胸不宽,跟一个自称是他学生的人说三道四,实在没有意思;假的文笔并非差得无法入眼,干嘛非得沾上那个真的名字赚取眼球?不过,静下心来一想,真的假的似乎也在演戏。算啦,我等不看这种真假大的争斗了。真的写的书好看,我们看真的;假的模仿出来的如果尚可入眼,看看也无妨。最后,我主张那假的借机亮出真名来,趁这个真假大战把自己的市场打开,说不定会超过先生。同时,我也主张那真的说明一下那假的写的东西非自己所为就可以了,笑纳后来者并鼓励那假的继续努力,不要再载着面具写作,岂不更好?把恶语变成叮嘱、把笔墨官司变成文房授业,总之把这场以悲剧的样式开始的故事变成以喜剧收场的结果,真假便均不会失却多少身份。
对耶错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