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部贞观剧,一出难唱曲

(2007-04-10 05:24:22)
分类: 电影世界

两部贞观剧

一出难唱曲    

    电视剧《贞观长歌》只播了32集便停播至今,据说是让史学专家们的吐沫淹死的。现在,地方台在播同一题材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同一题材的两部电视剧大PK,终于让我们有了对比的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贞观之治》在播映之前就有专家说它比较符合历史真实。可是,十几集看下来我却想问一句:好看吗?

    我毫不讳言地说:好看的是《贞观长歌》。

    尽管我知道《长歌》这部戏里许多情节不符合历史真实,尽管我也说它有许多地方拍得穿帮。但是,我还是说它比《之治》拍得好看。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是艺术而不是史书。我曾经发表过一篇短文谈过我对“历史剧”的基本看法。这个看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戏非史,史非戏。如果我们按历史真实去要求艺术作品,那么不要说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与文学书藉不可能存在,就是被我们称为古典文学经典的名著也将被我们否定。不说别的,就说被我们的专家们都一致赞不绝口的京剧艺术吧,哪一出历史戏是历史?《群英会》是吗?《野猪林》是吗?《玉堂春》是吗?《穆桂英挂帅》是吗?《精忠报国》是吗?它们都不是历史,都只是京剧艺术大师们精心雕琢的舞台艺术。再拿《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来说,它与史书《三国志》就截然不同。不说别的,就说人物年龄也是漏洞百出。真实的诸葛亮比周瑜要小十几岁,可是你看《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你再看以三国为背景的戏剧人物,诸葛亮是什么年龄周瑜又是什么年龄?我之所以单挑出“年龄”来说事儿,是因为那些喷吐沫淹死《长歌》的专家们就是在该剧的人物年龄大做文章,说它“违背历史真实”的。

    把戏当成史书,把戏当成人物鉴定,把戏当成教科书,是我们赋于历史剧(包括革命历史题材)的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拍的历史题材的戏才不好看。也正因为此,我们拍不出《列宁在十月》那种水平的电影,我们也拍不出《巴顿将军》那种水平的片子,我们更拍不出《最长的一天》那样的片子。我们拍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便只好向《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墨攻》这种脱离真实历史的方向转移,或者向着《之治》这种干巴的模式发展,而这是我们所要的艺术作品吗?是老百姓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吗?

    电视剧《贞观长歌》PK《贞观之治》,实际上是艺术与历史的PK,是观众与专家的PK,也是艺术与政治的PK,还是市场与“计划”的PK!谁胜谁负,历史和观众是会做出选择与回答的。

    历史剧不应当是现在这个样子!

    戏非史,史非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