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的资本霸权

(2007-01-15 18:14:44)
中国电影的资本霸权
   
    此贴转自“凯迪网络”,作者“嫣然红”。因为新浪发不了“超过一万字符”的文章,只好腰斩。文章的下半部分即先前贴出的"悲壮与抵抗".我学会了用写字板发长篇文章,真高兴.全文请去http://www.cat898.com/Infolook.asp?bclass=1&id=42191
观看.
  
   本来,《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制片人张伟平还想通过《满城尽带黄金甲》改变中国大片票房不错,口碑不好的怪现象,拯救商业大片的口碑危机。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但不管怎样,集合了张艺谋、巩俐、周润发等华语界重量级影人,投资达3.6亿元的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为2006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甚至创造中国电影新的票房纪录,似乎没有什么悬念。张伟平则自信地向媒体表示,该片国内票房将突破3亿元人民币。这种自信并非“无源之水”。来自新画面公司的统计显示,从2006年12月14日至17日,《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周末票房已达9600万元,这个数字是《夜宴》的1.7倍,是《无极》的1.3倍。北京新影联院线的发言人高军认为,以其票房上升势头,《满城尽带黄金甲》很有可能突破《泰坦尼克号》所保持的3.5亿元的中国电影票房纪录。
    与此同时,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质疑和指责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是恶评如潮。
    又一次票房与口碑的巨大反差。
    事实上,对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的评价也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甚至“两极分化”。在点映之初,总有一些重量级专家撰文,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对影片竭尽称赞之能事。再有,就是一部分娱记的无节制的吹捧。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点映之初就有这样的报道:记者对观看过影片的十几家媒体进行随机采访,几乎众口认为这是张艺谋三部古装片中最出色的一部——一部与《英雄》、《十面埋伏》很不同的张艺谋“武侠”片,故事情节更加通俗流畅,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语言对白更加浅显易懂,戏剧矛盾更加紧凑逼人,可以说这是老谋子最“好莱坞”的一部大片,相信也会成为后来者效仿的对象。于是乎,人们就被“忽悠”进了电影院,而且是花了大价钱。因此,当人们走出电影院,失望的就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某些专业人士的“职业水准”以及娱记的无节制的吹捧。这样,对这些商业大片的质疑与批评就带有强烈的情绪化色彩。诸如“《英雄》单薄得像一张纸,《无极》玄乎得像一场梦,《夜宴》俗气得像一顿晚饭”。诸如“假如说《英雄》败笔是‘形式大于内容’,《十面埋伏》的败笔是‘形式谋杀内容’,那么《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败笔则是形式谋杀人性”等等。
    吹捧固然不妥,疯狂批评同样不足取。面对商业大片的市场疯狂及恶评如潮,我们更需要一种理性的、建设性的态度。
    众所周知,商业大片是电影产业充分发展后的产物,而非任何人的个人意志所决定。1994年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影片《亡命天涯》风靡全国。从那时起,“狼来了”就是中国电影及中国电影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而与好莱坞大片展开博弈并实现“与狼共舞”,则是中国电影及中国电影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入世后好莱坞大片可能对中国电影产生的毁灭性冲击,中国影人提出“以票房拯救中国电影工业”的思路。
    2002年,张艺谋执导了中国本土电影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国内票房成绩达2.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大奇迹。2004年,张艺谋再接再厉,执导第二部商业大片《十面埋伏》,创下1.5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佳绩。2005年,拔得票房头筹的是陈凯歌执导的《无极》,投资高达3500万美元,国内票房超过2亿元人民币。2006年,以每年一部贺岁片起家的导演冯小刚推出了古装大片《夜宴》,也创造了1.5亿的票房。于是,“大片”不再是好莱坞电影的专有名词,同时也是一个中国电影的新类型。正是这些商业大片,帮助中国电影业走出徘徊十多年的“低谷”。统计显示,2001年国内电影总票房是8.7亿元,国产片所占份额不足35%,约为2.8亿元。到2004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激增至15亿元后,2005年继续攀升至20亿元。而据最新数据预测,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有望突破26亿。
    毋庸讳言,中国商业大片激活了国内电影市场,对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另外,也是中国商业大片唤醒了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热情,把大批观众拉回到了电影院。无须奇怪和惊讶,商业大片支撑电影市场似乎也是一种必然。对于商业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来说,票房就是硬道理。换句话说,对商业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来说,票房多少就是衡量电影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票房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说得过去的。总之,电影产业化时代就是资本为王的时代,而在资本为王的时代,商业大片有其必然性、合理性。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商业大片无一例外地将古装-武打(功夫)进行到底,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从确保巨额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古装-武打(功夫)毕竟最安全的、现实的选择。张艺谋接受《东方时空》采访时,曾有过这样的话,问题(为什么中国商业大片只有这样一种模式?)其实回答非常简单,就是海外市场。因为今天的中国商业大片光靠国内市场断然是要赔钱的,而且赔死你。因为海外这些市场、这些片商他只认这个类型,其它他不认。他不敢买,或者他不敢高价买。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也指出,现在只有古装功夫片可以荷载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因为功夫或者武侠电影是中国独创的,更容易被欧美市场所了解和接受。
    可见,中国商业大片选择古装-武打(功夫)是受资本及其市场逻辑的支配而不是文化的支配。因此,仅仅只从文化的立场和角度来批评中国商业大片的题材选择,既不是有的放矢,也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古装大片现在要靠海外市场才能收回成本和赢利,确实也是中国电影人的一种无奈。但是,如果中国古装大片眼睛里只有海外市场,骨子里只想着去冲击奥斯卡,就有可能两边都不讨好,最终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可以断定,海外市场的口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许,当古装-武打(功夫)在海外市场卖不了高价了,换题材的时候自然就会来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天其实已经并不远了。借用某部电影的话说,西方人永远只看古装-武打(功夫),打死我也不相信!事实上,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他国影人的不解,“中国电影申奥非古装不可吗?”美国著名电影人、美国派拉蒙和环球的合资公司首席执行官查理斯·瑞索奇日前致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中国连续5年向奥斯卡评委会选送古装片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电影局张宏森副局长也认为,将“大片”与古装片,武侠片划等号,但愿是一段时间内的题材巧合,如果成为必然,那就是一种非正常的电影思维。
    看不到商业大片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是一种理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对商业大片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同样不是理性的、建设性的态度。中国商业大片被资本和权力交织的网络所制约,陷入诸多的误区和盲区不能自拔,有些甚至就是幼稚可笑的。中国商业大片在“技”的层面如情节设置、细节处理、化妆服装等方面都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和忍受的种种“硬伤”。至于其他方面,问题就更多了。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都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他们所要表现的“历史”,其书写和承载的“历史”都远离了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本质面貌。在艺术想象方面,商业大片不仅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而且远离了人们的一般想象经验。在人性表达方面,没有积极的意义和真切的人文关怀不说,其着力放大的反而是人性中阴暗的东西。
    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小王子元成,本来观众看着这十六七岁的男孩都以为他是宫殿里一股纯洁的暖流,但最终却发现元成反而是影片中最具野心的一个人物。原著《雷雨》中对周冲的描述是“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张艺谋把“有着很大的心”理解为野心乃至仇恨,并发挥到了极致。完全不同于元祥的无能或元杰的忠义,他在野心和仇恨的驱动下杀死了哥哥元祥,但最终被父亲亲手杀死。尽管父亲杀死元成的戏没有渲染血腥,但却是人性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幕。所有这些,显然都无助于积极文化价值的建构,也无助于现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形象的树立。毕竟,中国商业大片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甚至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文化形象。这是中国商业大片不能回避的责任。
    相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主流商业大片远离了本土人文关怀,近期的《墨攻》展示了一种独特的人性表达和人文关怀。作为战争大片,《墨攻》不仅展现了具有震撼力的视听奇观,同时也注重对战争中的人的无可奈何的命运的表现,在战争大片的框架下,隐含着对人性的思考。可以说,《墨攻》为以后大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陈剑雨先生指出,从《墨攻》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中国历史大片可以一直走下来的路子。他甚至认为,头几部这样的片子不能单纯拿票房来衡量。然而,《墨攻》是否能成为中国商业大片调整的契机,依然是一个问号。毕竟,在票房收入上,《墨攻》输给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而在资本为王的商业大片时代,票房就是硬道理。这或许就是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面临的难以超越的历史悖论。面对资本及由资本和权力构成的网络,知识分子似的文化立场和声音真的是“大音希声”。
    然而,知识分子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坚持自己的文化立场。面对商业大片的盛宴,知识分子不能缺席,更不能失语。不管怎么说,知识分子的声音和文化立场为商业大片树立了一个新的坐标和参照系。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商业大片的创作者和制作者们会听到这种难能可贵的“大音希声”。
    中国商业大片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商业大片确实到了该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时事点评[5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