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像玫瑰花般绽放
此贴来自博友“摄氏39度” http://blog.sina.com.cn/u/4aa090d6010006xf。我看到后立即转过来,请更多的朋友拜读。有的朋友问我如何写影评,瞧,这篇就写得蛮不错的。文无定法,如何写是没有规定的,自成一格就是了。
电影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在这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其英国家乡舒适生活中绝对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并领悟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面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片。多数的爱情片反映的是相爱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的那份挚着和坚定的情感。而该片的男女主人一开始就在一起,却没有爱和情,经历内心情感的反复变化,爱慕、失望、绝望、重燃爱意,最后面纱揭开,博取爱情之花,虽然短暂,却无比绚烂美丽。影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较为丰富,每一次的细节描述,每一点的表情变化,每一个眼神的交流,都在揭示着一次内心情感的演变,这就是影片玩味的地方。要完全明白,必须从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社会阅历来感受他们的情感历程,这一路走来,真实恰当,无哗众取宠,能够理解的情感变化,爱和恨的交织、量和质的转变,爱恨爱的痛苦历程,面纱一层层揭开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女主角吉蒂生活在英国上流社会,矫情、固执、浪漫、叛逆是她的性格特点。为逃避家庭而结婚来到中国,对丈夫无感情可言。丈夫沃特是医学博士,对吉蒂一见钟情。但性格内向,偏爱科研,对爱的理解单纯,缺乏浪漫气息。与妻第一次同房显得拘束和毫无激情。可以想象两人在一起的生活是多么单调乏味。很自然,当吉蒂有了外遇和情感外泄后,沃特的愤怒不解,对吉蒂进行情感报复,一气之下来到了霍乱蔓延的中国南方小镇。在这个风景如画,却死人无数的动荡小镇,两人相互憎恨,互不理解,逐步因为救治病人而得到相互心理的原谅和认同,情感一步步转变、加深。直至爱情之花盛开,这一次得到的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爱慕之情。当得知吉蒂怀孕后,沃特已经不在乎这个孩子是谁的了,内心已经完全原谅了妻子,当妻子遇险,沃特不顾一切地勇敢相救。沃特染上霍乱,说出了“原谅我”,吉蒂痛苦万分,说出了“对不起”。两人迸发出来的激情,随着沃特的死去升华为永恒的爱情。“爱并不盲目,没有爱才盲目,开始在你来之前,结束在你走后”。
影片重在通过人物的细微动作和眼神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对情感的渲染并不多,画面也是为配合人物的情感变化而设计,而不是一味追求画面的唯美效果。这是一部需要慢慢品尝和细细回味的电影。甚至于开始对男女主角有些讨厌,但当你真正爱上他们的时候,沃特却很快地死去了。我突然想到朴树的一首歌“我爱你,再见”。为什么就这样地离开,为什么就不能相爱一直到永远呢?
影片的开始和结束,都描述到花房的玫瑰花,但之前和之后,我想吉蒂对玫瑰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影片通过玫瑰花似乎在揭示爱情虽短暂但灿烂无比,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
个人认为影片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的年轻人只注重爱,而不注重情,这样的爱情不牢固;爱情路上也不是只有想象中的那份美好,还必须准备经历爱恨交织,心灵的苦痛,情感徘徊反复,每当犹豫时,都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取双方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