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吧[4]
墨攻:理想主义者的无奈
转自艾一一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498bd7f8010006ih
在观看到影片《墨攻》之前,我便对影片的名字产生过置疑,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的思想,因此在战国时期墨家子弟总是到处帮助小国抗敌守城来倡导和维护和平,而影片以“墨攻”两字为名似乎有些不妥,后来查了些资料方才明白影片原来是改编自日本的漫画《墨子攻略》,而漫画却是根据日本作家酒见贤一的历史小说《墨攻》创作而来。不过将“墨子攻略”简化成“墨攻”极易产生歧义,使得观众在中文的理解上有所偏差,这样的简化还是没有必要的好。
影片的故事从根本上脱胎于酒见贤一的历史小说,虽然植根于墨家的思想但整个故事和人物却是虚构而来,实际上也类似于演义与正史的区别。写到这里免不了有些感叹,中国博大的历史海洋却反而成为日本学者作家取之不尽的宝库,让司马辽太郞创作出《项羽与刘邦》、让井上靖创作出《敦煌》、让酒见贤一创作出《墨攻》这样出色的历史小说,最终连张之亮拍一部中国历史影片反而要改编日本的漫画。
转回话题来谈谈影片本身,对导演张之亮的映像来自他92年的作品《笼民》,一部反映香港底层生活的影片,一举拿下了第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影片三项大奖,这是他电影生涯的一个顶峰,而后虽有佳作但却日渐淡出。而此番卷土重来却放弃了一贯善长的文艺小片,操刀起一部古装大片,让人不免心生疑虑,莫不是赶来趟这大陆导演大片梦的浑水。但在观看完全片之后我还是舒了口气,《墨攻》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它的确没有以往古装大片那种华而不实的毛病,应该说它放低姿态走得稳健而实在。商业大片便是商业大片,最害怕是为了高深命题的说教而忽略掉讲好一个故事,根据漫画改编的《墨攻》在情节脉络的发展还是相当成功,特别是在梁城的攻守上很具观赏性,只是在画面上略显粗糙,估计也是资金方面的局限(估计影片的投入远没有宣称的那么多,和《无极》、《夜宴》不属于同一重量极,旦从影片的宣传力度就能够感觉得到)。
张之亮并不因自己在人文写实题材上的成就来锻造《墨攻》,影片中虽有关于墨家理想的思辩,但却并不过分拘泥于此,仍旧以商业考虑为重,多番攻守杀戮在影片中出现,这一切都很能抓住观众的心。影片存在着一些有背历史的突兀之处,特别是影片最后出现了坐孔明灯的赵军实在是有违历史。虽然此举颇具创意能让不懂历史的观众惊叹一下,但既然故事依托于历史背景,可以适度虚构却实在无必要多此荒诞一举,另外诸如黑人的出现和女将军的存在,这些看起得到的错误都带有明显的商业符号,或许人们在面对一部尚能引人入胜的电影时能够容忍这样的错误。
说到了《墨攻》有不少脱离历史的商业符号,但它另一方面在更写实性地还原了历史,不象《夜宴》、《神话》、《无极》般极尽奢华,影片中的黄土泥墙和没有过分修饰的朴素服装都显得更真实可信,和二千年前的历史更为贴近。影片的大气不是在细节和画面上的较真,而是更多展现在那种战争大局观的展示,多番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战争规则,而是真正古代战争场面的拼杀,完全跳出了一直以来古装片对标志性动作设计的依赖,避免了为功夫而功夫。可以看得出张之亮是无力完全按自己意图来操控这样一部商业大投资的影片,很多设计硬伤都并非他能左右避免得了,比如范冰冰饰演的逸悦存在的必要性,范冰冰的背后实际代表了多种商业考虑,其一是进入大陆市场的必须条件需要大陆演员参演,其二是为影片设计一段爱情的需要,尽管战争片这样纯粹男人故事仍然不可避免,看好莱坞的《天国王朝》便知道爱情是商业影片的硬杠杠,是以了迎合更广范围的观众。
战争的背后能看到什么,张之亮这个拍过现实主义题材的导演还是能在这样一部商业影片中构画出多层次的面孔,梁王所代表贵族阶层的反复无常,以及平民阶层的趋利避害心态,乃至作为理想主义者墨者革离的无奈与挣扎。刘德华所饰的革离是影片之主心骨,他就如一个无私的义工,到处扶助弱者以传达墨家的思想,可却疲于奔命不知所终。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矛盾,他不停帮助弱国阻挡强国入侵但却无力消除战争,和平依旧象是空中楼阁。而在革离与逸悦关于礼物收与不收的对话中,同样也点明了作为革离的无私反而会引起他人的猜忌,正如梁王在危机过后对他这种无私的怀疑。而其他如弓箭手子团、梁王、公子梁适、赵将巷淹中、司马等一干人等虽着墨不多,但却都被刻画出各自特质,以及在战争中所处不同境地的状态。
影片固然有着好莱坞大片用战争杀戮来宣场反战思想、歌颂和平的调调,但也并非如那些大片一样充满过度的说教,事实上面对战争我们目前依旧无法将它避免,当战争发生时一切思想都显得力不从心。张之亮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为这样一部电影命题下一个定论,影片中更多呈现地是充满矛盾的思辩,而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方向,当革离带着一干人等朝着自己理想而去时,他的方向也只是自己心中的明灯,未必没有怀疑。他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
墨攻,故事象样,制作差[节选]
转自“释凡”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4694741f010007kq
在故事上《墨攻》比起《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强得不止一丁半点,
从制作角度看,却有些问题
影视剧改编战争,往往由于场面巨大,士兵众多,打斗猛烈,战火纷飞,导演无法驾御,央视版《三国》中的赤壁曾被笑谈为几个集装箱小船烧完就完,而电影《英雄》《亚历山大》等作品,则干脆射箭箭,满天箭过去,倒下一堆人,到真拉开阵势大打,反没了踪影,草草收场,敷衍了事!可喜的是《墨攻》中的第一场战争,并不潦草,张之亮的调度,董玮又一次发挥出他在《天地英雄》的感觉,确实真拿出东西给观众看了。但说实在地道上人那段,却做得突然而潦草,堪称本片第一大败笔!首先,赵军挖地道进城,必是做了充足准备,那种类似《特洛伊》木马藏兵的阴招,说白就为了攻其不备,里应外和,一举歼灭梁城。但这几千来人的大军,大黑夜里出洞,结果一上来就中了大埋伏,唰唰几下,大铁叉器械一落,弄了点什么机关布景,结果赵军死一些,四周的灯在期亮,围上一帮梁军,喊什么“放下兵器,不杀”,赵军居然就放下兵器了......要说这一帮人,几千来口子,也算是有组织、有预谋、有着精心策划,可没怎么死多少人,又被一炸呼,就准备交枪不杀了,为啥不从地道原路返回?行,就算地道也被梁军乘机毁了,他们所有人给陷入了死局,出不去。剧情设计引君入瓮,没错!几千军队被机关布景抓住,也是可能!问题在于您制作上那么简陋,摄影上又大黑个天,画面黑黑,再加上小打小闹的机关,仔细一瞧要多小气有多小气,最后没落几个大铁叉子,也没射多少箭,特技瞬间也没耍弄起来,连观众都没看出唬人的效果,愣说一下子把几千来人的敢死队全唬住放下兵器。难以叫人信服!说防住几个土贼,还凑合!
制作敷衍,还体现在两段梁城被攻破的段落。之前,梁王因怕救世主谋反,追杀革离,后者跑路,更导致飞来几个气球,下来一堆赵军,真是攻其不备,一攻既成。此段战役的技术含量,说实在不高,赵军从天而降,从阵势到人数,应该给观众一种视觉震撼,可没来几下呢,就说城池沦陷了,太多的梁军简单死亡,太多的敌杀吾军,连吴奇隆那个神箭手也没怎么着,赶快跑路。而敌军疯狂挺进,吾军不断逃亡败退,也造成了本场战役一边倒的情形,所有梁军落荒逃跑,更让观众看得只叫大势已去,张力全无。此段战役从设计到镜头调度,都超级像美国大片《特洛伊》的结尾,不是说抄袭好莱坞,而是这两部电影在这种敌军进城,吾军迅速溃败的时候,都呈现出一种没创意,打仗是有时候敌众吾寡,溃不成军,但一部战争电影频繁出现此种一边倒的打仗,却只得叫观众连连摇头,不是说必须看势均力敌,难解难分的撕杀,但作为守城的一方,过于不够顽强,也使得本片的观赏程度降低许多,好歹也多几个士兵奋力抵抗的啊!到了革离救城的最后高潮段落,他引对方将军上城楼斗心,手下人从地道引水灌城,虽然水冲出地表,将几个士兵溅飞出去的场面挺有创意,但身为赵国将军就这么被人拉上小城楼,说了半天废话,有那么多机会杀死革离,仅依靠他内心那种武士道公平竞争思想,就公然放弃对手的生命,最后连自己都在城楼里当箭靶子,仔细推敲,不怎么合理。当然当个娱乐片看,这些情节小BUG到不影响整体,但本该掀起一场大高潮的《墨攻》,结尾却中规中矩,比起之前地下冲出人和气球下来人的段落,是有创意,但却难以叫人感觉畅快淋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