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不清的《墨攻》

(2006-11-25 06:46:36)

说不清的《墨攻》

 

贺岁大片《墨攻》刚刚上映,媒体和院线便连连发出赞叹,有的影迷也为其打出了高分。他们称赞这部电影成功之处是返璞归真,以写实风格再现战争的残酷。有故事,节奏紧凑,片中的攻防斗智相当精彩,人物群像生动立体是近期不可多得的佳作。

 

说不清的《墨攻》

 

承蒙万达影视城王总的盛情,我有幸观摩了这部影片。

至于这部影片的故事,我就不在这里重叙了。我相信所有关心它的观众都会去看,因为它还是近期大片中值得看的一部。因为,它毕竟有一个比较新颖的故事,而且从总体上制作质量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战争场面拍摄得比较写实,一反张谋子和冯刚子拍摄的历史战争影片中的“花式”战争,让观众感到真实,看得心惊肉跳,份外的剌激。让我注意的是,它的镜头是在不停的运动着的,这就给人一种动感的享受。哪怕是逆光拍摄的革离或子团射箭的镜头,画面中的演员也在运动。战争场面的短镜头组接,使得这部影片十分的有气势。整部影片的氛围和色调都经过了刻意的加工和艺术处理,所以很有一股影片时代的苍桑感。导演张之亮在拍摄这部戏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不过,作为一部日资影片,而且是根据日本小学馆同名漫画改编的影片,它里里外外的透着日本文化的信息和日本武士的精神。这是我怎么也看不顺眼的。影片赋于主人公“革离”的头衔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学派人物,主张“兼爱”。然而,日本人对于中国文化历来是取其皮毛为己所用的。他们对我国古代诗词的注解便十分的浅薄且自以为是,对于“墨子”的思想更是如此。在这部影片中,革离所主张的墨家“兼爱”的思想与他的殊死守城本身,便极为矛盾。形成为理论与实践上的悖论。他不是不知道战争要死人,若真是贩卖他的“兼爱”,原本是可以为了不死人而从一开始就同意梁王的降城主张的,然而他却以超人的“智慧”指挥了一场超级战争,以至死亡无数,守住了梁城。只是当他被梁王贬斥之后,赵国军队为给战死的五千士兵报仇再次入城屠杀,革离才拿出他的“兼爱”思想进行和平的“墨攻”,谴责所谓战争的残酷,呼唤人们“兼爱”。这纯粹是日本式的“和平”和被日本人篡改了的墨子学说。墨子的思想在这里被篡改成为一种虚伪。

春秋战国时的战争,不单纯是一场你争我夺的兼并战争,在历史进程上,从奴隶社会转型进入封建社会,中国在这几百年中确实充满了血腥和杀戮。当着秦始皇最后统一中国的时候,中国才第一次建立起了封建大一统的王朝。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也在争鸣着,推动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因此,不能完全说那几百年的战争全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一说。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集团与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集团之间的厮杀,便不是简单的非正义的兼并战争。今天再拍摄这个历史背景的影片,不分正义和非正义的宣传所谓的“兼爱”,便抹煞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标准。这是我最不认同这部影片的地方。“墨攻”绝对不会攻来世界和平。面对着侵略,只有投降才会有所谓的不死人或少死人。然而哪个民族肯这样去甘当奴隶?不知道日资投资这部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影片,其真实的目的何在?可能有人不大同意我这个看法,觉得好像是在用狭隘的眼光看问题。但是,我依旧要把它表达得十分的清楚:不要忘记,日本是亡我之心不死的。人文上的“亡”我要比明火执仗上的亡我,更容易让人丧失警惕和放下武器。这一点,我从东北沦陷,日本人建立的“伪满映”时期拍的影片《水浒传》中也得到了印证。那部片子名义上改编自中国这部名著。“伪满映”拍的影片《水浒传》是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开始到鲁智深杏花村除霸招安结束的,当着片子在“山上的弟兄们,下来吧”的呐喊声中结束的时候,一部殖民电影就这样诞生了。表面上看,它在宣传《水许传》这部中国的文化名著。实际上却阉割了这部名著的内涵,是把它纳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国策电影”的阴谋中,宣传招安,宣传它的“王道乐土”。这种文化上的侵蚀,比关东军的血腥屠杀恶毒得多。

是耶,非耶?

我就《墨攻》主张“兼爱”的思想与实践上的背反,发了这样一番议论。见仁见智,自有公论。不过,《墨攻》还是值得去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