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乱谭 |
谁在恶搞谁
是女诗人恶搞了诗歌,还是网友恶搞了女诗人?
网上媒体上都在就此大做文章。其实,只要把双方的“恶搞”都看一下,是不难做出决断的。我们先来看“女诗人”是如何在“恶搞诗歌”吧,因为她是始作甬者。这位“女诗人”的名字叫赵丽华。她的成名“代表作”计三首。第一首名曰《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全诗如下:“赵又霖和刘又源 / 一个是我侄子 / 七岁半 / 一个是我外甥 / 五岁 /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第二首名曰《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全诗如下:“毫无疑问 / 我做的馅饼 / 是全天下 / 最好吃的”。第三首名曰《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全诗如下:“我坚决不能容忍 / 那些 / 在公共场所 / 的卫生间 / 大便后 / 不冲刷 / 便池 / 的人”。这位“女诗人”还自称她的诗是独创的“梨花体”。现在,我们再来看网友们是如何“恶搞女诗人”的。这方面的材料很多,一种“恶搞”的方式,是用“女诗人”的“梨花体”写“诗”。例如有位网友写了一首《我终于会作诗了》,全诗职下:“我 / 终于 / 会 / 作诗了”;另一种是嘲笑所谓“梨花体”的“秘籍”是“把字竖着写”,只要“把四岁小孩说的话断句排列就是绝妙的梨花诗”,甚至“口吃的人说的话就是梨花体”等等。
看来,赵丽华出名有韬略。这么多网友为她作宣传,岂能不出名?
支持赵丽华的裸诵者
国家一级诗人赵丽华
在我看来,她几乎与某些急于出名的人网络红人同属一类,只不过她多了一层“文化”的外衣。我感到不解的是,竟然有号称是“评论家”的人,为这种既蠢又傻的“梨花体”摇旗呐喊,并且居然以几倍于原“诗”文字的笔墨进行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分析和鼓吹。真不知这样的评论家是“白痴”还是那种奉承皇帝新衣的大臣!
文学不能无耻到这个程度。
评论也不能无耻到这个程度。
网友恶搞女诗人,实在是对这种糟塌诗歌的恶行的一种反抗和唾弃。
在飞速前进的时代面前,文学的各种形式包括诗歌在内肯定都需要紧跟时代发生急剧的变化,否则便不足以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但是,它再发展变化总还应该是文学的,是艺术的,是精致的。“文无定法”并不等于不要“法”。任何文体都有它不可违背的规律。诗歌也是如此。
赵丽华的“梨花体”诗作,实在是现代诗歌的一种大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