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世界 |
此番夜宴像西餐
记得冯导在刚刚拍出了《甲方乙方》的时候曾经叹息自己是不被主流电影承认的行外人,哀叹他只是在电影大厦的旁边搭个小偏厦玩一玩而已。尽管他的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受主流电影界的承认,甚至连个奖也得不到,却颇受中国老百姓的欢迎.因为他的大作,中国电影有了“贺岁片”的称谓。
我是很欣赏他的作品的。
现在,他内敛多年“终成正果”。竟然也一举拍出了不逊于《英雄》和《无极》这样的“大片”,着着实实地还了主流电影人一个颜色:你们那号“大片”咱老冯不是不会拍,一拍出来就是一顿大餐。你们能够玩的那一套,咱老冯也照样玩得溜溜转。在中国“大片”的名单中,老谋子和陈凯歌也终于多了个伴儿。《夜宴》可以与之为伍。他终于可以骄傲地说自己“挤进”“正统”的电影大厦了。真不知对他来说这是可喜可贺的事还是其他。
客观而公正地说,《夜宴》比《英雄》和《无极》好看多了。因为它还有一个故事。
可是不知怎么的,这顿夜宴大餐吃下来却越吃越不是滋味。总觉得它是用中国的青铜餐具盛装的西餐。而且这西餐的味道中又混杂着北京豆汁儿的臭味。说它是西餐,是它模仿或者说借用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的外壳(仅仅是外壳),又将西式的格斗和中式的器械武打渲染其中,还用我们熟悉的汉语拿腔拿调地念着英国味的舞台剧的台词。所以,吃着这个大餐时便觉得滋味真是怪怪的。也许冯小刚这位大厨要端给我们的就是这种掺了冯氏味道的夜宴。
借世界名著作自己文章的事,在世界各国的电影界都有发生。例如日本电影巨挚黑泽明就这样干过。现在中国终于也开始有人尝试了。看来,我们国家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已经不够大腕们施展才华了。
有人说,这是一部“大片”。近年看多了外国和中国的“大片”,我发现原来只要符合这个公式,就可以炮制出来,即:大名星+大导演+大成本+大场面+大制作。当然,宣传也得是大手笔的一掷千金了。今天的中国观众开始看透了“大片”的外强中干,尽管它的上座率仍旧占据着票房的首位,但是也绝无当年的风光。原因何在,其实谁都心知肚明。
有人说,这是一部商业片。不过恐怕它更会受外国人的欢迎,因为它的叙事方式、故事架构、人文内涵等等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观点和情趣。它的确有许多商业片的元素。例如谋杀、情变、格斗、血腥甚至包括含而不露的情色。然而我更愿意称它是有着商业片味道的艺术片。
这顿夜宴可以吃。味道如何,各有评论,不会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