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反应忌

(2006-08-03 06:06:16)
分类: 有话就说

过度反应

 

今年香港的某些大学在内地招生,被一些媒体恶性炒作,“严重”到“清华北大有被降为二流大学的危险”、“香港大学与内地抢高考状元”、“香港重金招高素质的内地状元”、“国内人才面临流失危机”等等,耸人听闻得不得了。

这真是一种过当的反应!

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有34个省市自治区,就算每省出文理两个“状元”,乘以2也足有68个之众,香港招了半天也才招去15个。多吗?不多!更何况,香港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并非外国,既便是把68个当年高考的“状元”全部都招去,又有何值得大惊小怪的?更进一步说,既便这68个“状元”全部成为美国或英国的“留学生”又有何可惧?更何况,现在的高考“状元”四年后并不一定就还是状元,甚至也不一定就是栋梁。

在此事上的过度反应,反应出几种不健康的思维。

第一种便是“中央”思维。自古以以来,我们便有自认中央的意识。就连国名也是由中央之国演变而来。自我老大,容不得外国的先进与发达,以至到清朝成为绣花枕头,被英国的炮舰和日本的蔑视敲开了国门,屈辱的经受着百年风雨的冲刷。这种自认世界“中央”的意识却依旧不减。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都极为乐意把自己视为环球的中心。比如小小的美发廊,不叫“美发中心”是绝不肯低就的;至于“央视”把自己视为电视界的“中央”更不消说了。那么,一个小小的香港竟然敢跟全国教育界的“最高学府”抢“状元”,岂不令人震惊的觉得“中央”的威严不再?于是,惊呼便不再只是简单的炒作了,而成了真正的“危机”。

第二便是“状元”意识。中国人自有科举制度以来,便极为崇尚读书人,秀才、举人、进士直到探花、榜眼和状元,越高的级别越被称颂。其实,真按过去的科举排列,目前我们的高考“状元”充其量也就是个“进士及第”而已,离着“状元”的等级还差着一大截呢!可是媒体却偏偏把他们往“状元”的等级上炒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灌输了一千多年之后,那状元便成为“人才”的代名词,成为“高官”、“驸马”的台阶。于是,能够把状元揽到自己的门下,自然也就身价百倍起来。“全国最高学府”的清华和北大,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必去之外,因为它们是人们心目中的现代“太学”、“翰林院”。于是,饺子馆的老板便跑出来凑热闹,招聘跑堂的服务员也要“硕士”,起码也得是“本科毕业”,这种广告一出,社会立即轰动,“浪费人才”呀、“亵渎知识”呀等等之类的惊呼便不绝于耳的响起来。根由在哪里却无人去探究。香港的大学招几个“状元”波澜冲天,大有“人才流失”的“危机”感。其实,那算个什么事?!

国人的意识中有许多反应过当的敏感。这种过当往往局限着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目光短浅得可怜。仅仅短浅还无所大碍,怕的是就此而“夜郎自大”下去或者“意识自封”下去。那样就不只是可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参考消息[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